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王 静:厉害了,我的家!

煤炭资讯网 2018/5/15 9:43:42    散文荟萃
    当第一缕晨曦越过地平线轻轻地抚摸着睡意朦胧的大地万物时,夜班的工人师傅已经完成又一次安全巡检,擦拭干净机器上的油渍,仔细填写当天值班安全记录,等待早班人员接班;当我们迎着朝阳开始一天新的工作,一辆辆装满“华山牌”水泥的运输车辆早已驰骋在各大工地的运输途中;当产销量曲线一路向上,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水泥人又创造了一个个新的佳绩,我忍不住伸出双手为她点赞——厉害了,我的家!
    我出生在水泥厂,儿时的家就在离回转窑不足三百米的二层窑楼里,每天总是在窑的轰鸣与磨机清脆委婉的交响乐中醒来。记忆最深的是厂区早晨整点新闻播报,午间厂内新闻,还有那伴着夕阳余晖的下班曲。几十户人家住在一起,除了总不能避免的磕磕拌拌,更多的是邻里间的关爱与和谐,一大群孩子总能聚在一起玩着各种小游戏,撒了欢的在楼下疯跑,直到大人的叫喊声里有了怒气才恋恋不舍的各自回家。厂里的孩子差不多都吃过百家饭,穿过百家衣,哪家做饭都会不自觉多添点水,多炒个菜,就怕隔壁加班回来晚了饿着祖国的未来。
    “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第一批东北专家一点点筹建起来的,是陕西煤炭行业和建材行业的骨干企业,建厂初期仅仅是石料砖瓦生产和木材加工,1958年开始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企业变革,人员重组,唯一没有改变的是那倾注了几代水泥人心血的“华山牌”水泥商标。父亲1970年参加工作,算是水泥厂第二代建设者,在那个供需不平衡、靠国家计划下达生产任务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大搞建设,水泥是畅销产品,购货需批条,紧俏时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企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荣耀不仅仅是吃的饱、穿的好,更多的是我们总能沉浸在“家”的荣耀中,尽情享受“家”里的产品服务于建筑、桥梁、公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享受着作为建材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经济大潮涌起,改变了原有经济方式,以市场为主导,融入市场才能发展,我的“家”也在变革中接受着冲击,为了铜川市的公路发展、为了还市区一片蓝天,“家人们”用他们的淳朴、善良和厚实饯行着自己的行为,主动放弃生存三十多年的熟悉环境,舍小家为大家,充分发扬建材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开启了二次创业,短短两年时间一座新工厂拔地而起,父亲便是筹建者之一。为了让新工厂快速融入经济大潮,父辈们在不断改造、不断变化中探索市场经济的立足之本,在生产发展中寻找更好的契机。然而,承重的“家庭负担”还是阻碍了前进的步履,产能不足,后勤、医疗、学校负担沉重,多年来的债务危机,两千多名职工的生活问题等等,逐渐将我的“家人”压的喘不上气来,半年发不出工资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却很少有人离她而去,坚守、等待、期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是我感受最真实的,那个时期也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
    那年,我刚毕业,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贫穷早已让我害怕回家,一心想在外闯出一番天地,逃避家的困窘。接到父亲电话时,我正迷恋在大千世界,他说:“回来吧,我要退了,厂子总得建设,不管贫穷与富有,这儿总还是个家,儿行千里母担忧,落叶总得要归根!”眼泪唰的一下流下来,父辈们为了建材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每一间厂房,每一台设备都倾注了他们毕生的心血,有的家庭甚至几代人都奋战在这里,为的就是让水泥事业发扬光大,为祖国的建材事业多做贡献。“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凭着这种信念,他们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家”的转型发展努力拼搏着,让下一代人能吃上饭、吃好饭,让子孙后代都能在这棵大树上栖息乘凉,这是父辈们共同的心愿。工厂已不仅仅是靠她吃饭的地方,更是心灵上的一种寄托和依靠,想想父亲花白的头发和渴望的眼神,他希望我做的不就是接过他手中的枪,继续奋战在建材战场上吗?我毅然做出了决定,回归!
    不在变革中发展,就在变革中灭亡。通过两次享受国家破产性政策,实行资产重组,我的“家”甩掉了沉重的负担,实行了主辅剥离,大大减轻了企业压力,人员也由原来的两千减到二百多人,平均年龄只有37岁。我是第三代水泥人,再次走进水泥厂,成为她的一员,我的感触还是很深,虽然早就听惯了回转窑的轰鸣,见惯了尘土飞扬、习惯了一脚深一脚浅的走路,对“吃饭盖着碗、走路打把伞”的顺口溜习以为常,却还是感受到新工厂的明显变化,除了那个轰鸣声还和之前一样,整个工厂早已摆脱了环境差、灰尘多的旧面貌,环保工作已是市上的先进单位,办公楼虽还沿袭着原有的体制格局,办公桌随处都能看到“渭北煤炭局”等古老字样,整个厂区却再也看不到那么多人,精简高效已成常态。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上大关小、淘汰落后产能”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新的挑战,关闭淘汰产能,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势不可挡,只有变,才能发展,只有动,才能利于不败之地。2008年,厂里完成了对回转窑生产线的技术改造,经过反复调试,2009年产量逐步上升,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创建司以来最好成绩,利润不断上涨,水泥人迎来了第二次辉煌。退休在家父亲与我最爱聊的话题当然不过如此,每每听到企业的变革、新的发展他都会满意的笑笑。
    思则变,变则通,企业只有在不断变革中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2010年,陕煤集团大发展思路再次打破了我们刚刚稳定的格局,即将成立水泥板块公司,整合集团内部水泥企业,建立新的现代化水泥公司。这个消息对于刚刚收获企业发展成果的我们来说,好事?坏事?众说纷纭,我们需要考虑几年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去向,虽然不知道方向在哪,但大局已定,唯有积极适应和面对。公司招聘,我告诉父亲,我想去报考,不是离开,而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建设,父亲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他是怕内心那点坚持和守护会就此搁浅,曾经的“家”会被人遗忘。2011年5月,我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成了生态水泥公司第一批建设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公司由陕煤集团、陕钢集团和陕西德龙循环经济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主要从事水泥、矿渣超细粉、沙石、骨料、白灰、那米碳酸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职工也大多由原陕煤集团下属三家老水泥企业职工和新招聘的大学生组成。作为参与公司建设的第一批员工,我有幸见证了她的一点点成长,从荒凉的麦子地到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从最初栽下的小树到如今的绿树成荫;从调试中的不断探索到现在的技术稳定与成熟;从初来时的格格不入,到现如今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间的融合与融入;从最早年产几万吨到如今几百万吨产能,只有水泥人知道自己都历经了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再次创造了新的事业。目前,公司下属子公司已经有六家,2017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认真研判分析水泥行业发展态势和石灰石产业前景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水泥及相关产业链为基础,以砂石骨料(机制砂)为支柱、以白灰和纳米碳酸钙及高端产品为效益,以物流+体系为保障的闭环全覆盖”立体发展格局,积极研发矿渣超细粉、碳酸钙粉,并在富平、泾阳、乾县等地投资建设多个石灰石矿产开采、骨料加工点。
    我时常将公司一点点变化和发展告诉父亲,告诉他如今的水泥厂是他不能在想像中感受的,职工生产条件好了、生活环境变了,没有灰尘、没有噪音,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楼台亭榭,到了傍晚整个工厂笼罩在通明的灯火中,宛如一个花园式景区工厂。生产现场基本靠自动化控制,就连水泥发运都实行了电子“一卡通”,人员缩减,工作效率却较以往有了大大提高。我们使用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最顶端的工艺技术,超低排指标早就达到陕西省乃至全国领跑位置,从源头治理污染我们采用了多措并举,小改小革更是调动了职工参与企业发展、关心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性,走绿色、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绿水青山不再是老建材人的理想,更是新一代水泥人持之以恒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打赢蓝天保卫战已然是每位水泥人的共同理想。植入绿色、环保、发展的大树,才能造福子孙,留名万世。当听说水泥厂原有的“华山牌”商标也被沿用下来,父亲微微颤动了一下,眼角明显的湿润了,我懂,这不仅仅是一个商标,一种执着,一种守候,一种希望,更是水泥人心中的图腾,承载了几代水泥人为建材事业拼搏的干劲,是家的位置,有“它”家就定了。作为劳动模范的杨凤莲、夏德云、何传玉是老建材人的骄傲,新一代水泥人涌现了袁建国、苟春荣、梁德合等先进人物和技术能手,劳模与先进传承了企业的发展和延续。对于我谈论的每件事,父亲貌似都不关心,却总是认真听着我说的每个细节,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郁闷的心情逐渐开朗,然而嘴上又总是心不由衷的说,“有啥可说的,不要说了,不要说了!“咳,企业发展了,老人没几个了,都是年轻人了,没几个我能认识的了!”呵呵,这就是执着、朴实的水泥人,虽然从不说“爱”,却把自己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水泥事业,曾为辉煌未能延续而失落,也为现在的发展欣慰和骄傲。
    2018年春节到基层慰问时,我见到曾经一位老厂长,年过八旬的他,虽已颤颤巍巍,却铿锵有力的说,“听说现在厂子在富平,建的好,职工都对现在的班子都很满意呀,好啊,企业发展了职工才能过上好日子!”感动发自肺腑,一直以来我以为“家”不在了,人散了,过去的过去了,孰未曾知,水泥人还在那儿坚守着,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家”的守护,即使走了,回过头仍能让我们看到家的方向,温暖再次扑面而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正是老一辈建材人克服种种困难,在逆境中拼搏,在挫折中爬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摸索,才为新一代建材人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才让我们走的更远,行的更快。突然萌发一种想法,有机会也能为他们做点事,让那些为建材事业奋斗终生的老一辈水泥人来看看现代化水泥企业建设,让他们感受一下能让我们新一代水泥人改变观念、踏实奋进的地方究竟如何,让他们为我们讲讲曾经,讲讲光荣岁月,讲讲水泥人的奋斗华章。
    华灯初上,厂区早已是灯火通明,如白昼般美丽、恬静,红红火火的场面预示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只有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才能感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理!历经六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家”在计划经济中乘风破浪,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逆风而上,转战供给侧改革大战场,我们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在生存中寻求绿色发展,惠及子孙后代,厉害了,我的家!成功只属于敢于挑战、勇于拼搏之人,在老一辈水泥人的带领下,新一代建材人继续发扬艰苦朴素、勤奋踏实的建材精神,朝着打造陕西一流建材企业的目标奋力前行。

本网特约记者:陕西生态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王 静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