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尊重历史,拍好抗日剧

煤炭资讯网 2018/5/19 12:16:46    一事一议

    最近几年,“抗日神剧”持续引发中国观众的关注与批评,剧中的雷人桥段,不仅不合常理、不合史实,同时解构了严肃的抗战记忆。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生动的艺术语言,再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而增进观众的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那么,这“抗日神剧”为何层出不穷?这其中可能确有一些是因为创作人员对历史认识不清、积淀不够等造成的“无心之失”,但是大部分可能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抗战题材电视剧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这使得这一类型的电视剧数量不断增多,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创作同质化的问题。

    不可否认,为了增加看点、博取眼球,在同题材剧作中取得更高收视率,于是脑洞大开,不顾事实地加料,甚至将抗战剧变成搞笑剧、言情剧、玄幻剧,就成了一些制片方的选择。如此种种,也就使得部分抗日题材电视剧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然而在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而在对于“抗日神剧”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神剧”里,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似的。
 
   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目前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可是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诸如像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就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以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

   不管怎样,对于“抗日神剧”编剧者又是极其“理性”的,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民族大义”的包裹下,这“抗日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性、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

   那么,究竟该如何拯救抗日神剧呢?要懂得如何尊重历史,要对历史充满敬畏之心;不戏说、不恶搞、不神话、不过分娱乐;演员在接戏时应把剧本与历史知识相结合,不能给钱就拍,不管是否符合大历史;投资人、出品方更不能因为追求收视率而屡屡突破观众底线...唯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抗日大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对观众的吐槽声中及强烈批评下,对于广电总局终于下发了关于如何制作抗日大剧的若干规定。像“没有最雷只有更雷,雷出一片新天地”的抗日神剧也不得不应历史潮流而动,正渐渐趋向萎缩,取而代之的却是既尊重历史、尊重逻辑,又不乏看点的正面抗日剧。 

  换句话说,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难关有评论者认为,当年义和团运动“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以惨剧收场,带着如许悲壮的意味,又何尝不是因为落后甚至愚昧。今天借助无与伦比的奇妙想象和神乎其技的电视特效,义和团的旧梦终于重圆,却如此让人哭笑不得。

   一般来说,缺乏严肃的历史观和创作态度,对历史缺乏足够的敬畏是导致这些有着明显的文化硬伤和艺术硬伤的抗日神剧频现荧屏的内在原因。抗日神剧的大行其道,与艺术生产者与产品播出渠道过度追求收视率密切相关。中国电视剧是所有电视节目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类型,其生产消费受市场影响极为明显。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由于是强情节剧,一般都能生发出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剧情,能够将战争、情感、谍战、功夫,甚至偶像等元素编织其中,形成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和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具有非常强的叙事吸引力,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娱乐性。 

   关键的问题在于投资方更加看重的是收回成本和赚取利润,而不是社会评价;编剧不是倾心于故事逻辑和细节推敲,而是剧本速成;演员则更注重自己是否走红和片酬是否涨价而不是对表演本身的钻研。这样的环境下出现的这些抗日神剧就已经不是艺术作品、文化产品,而是速成食品。电视剧艺术生产者、播出者与管理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踏踏实实地为观众生产既好看又耐看,具有较高文化与艺术品质,展现出“真理”的作品,将抗日神剧这种“愚人心灵”的劣品逐出荧屏,还大众一个享受文化艺术良好的空间。诸如此类

来源:华声论坛      编 辑:也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