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何俊玲:麦收往事

煤炭资讯网 2018/6/15 18:45:53    散文荟萃
     在小时候的记忆中,收麦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那时主要靠人力,割麦、碾场,打麦,扬场,晒麦,交公粮,种玉米等等,又收又种,时间紧任务重,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所以前期的筹备非常繁琐,需要很长时间。总结起来体现在衣食住行用几个方面。衣,就是提前准备好较旧的长袖长裤,草帽布鞋,天气再热割麦也要全幅武装,不然麦芒刺,麦茬扎,一不小心手滑了,镰刀还会割住腿脚;食,就是要提前磨好面,加工好面条晒干,放在纸箱里,麦忙天可没时间擀面条,还要用积攒已久的鸡蛋、鸭蛋,腌上咸蛋,变好变蛋,买好油盐酱醋以及白糖等;住的比较简单,主要为看场准备一个用麻绳编织的软床,找好几根椽子用于搭棚子,还要准备蚊帐子,大块的塑料布以备防雨;行,就是将人力架子车的轮子提前检查一遍,肩绳、拉绳、绑绳都准备好,碾场的拖拉机、石滚也要预订好;用,就是要准备好镰刀、磨镰的磨石,扬场的木铣,挑麦秸的三叉桑叉,装麦的袋子要写上名字以免混淆。
    临近收麦,村里几位有经验的老人就经常到地里转悠,掐个颜色金黄的麦穗,在粗糙的手掌里揉几下,吹走麦皮、麦芒,尝尝麦仁的硬度,判断何时开镰合适。谁家地里少浇一水,麦杆就显干、显黄,看似快熟了,但麦仁却有些秕;谁家肥料上得足,麦棵还青着,但麦仁却已顶满了,一亩地得比别人多打一两袋子小麦……,这样一圈子转下来他们对地里的情况就有个全面的了解了,虽然不是生产队那时统一收割了,但相互照应还是有的,毕竟一季庄稼越到收成越重要,艳阳高照,热浪滚滚,麦浪滚滚,“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是有道理的。
    我上初一的那年麦收时节,故事特别多,记忆犹新。
    先是前院大伯拉开了割麦的序幕。大伯的妹夫春上不幸病逝,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麦收时节大伯为不让妹妹为难,一早筹划,因妹妹家的地含沙量多,麦子早熟,大伯决定先去给她家收割,提前和合买打麦机的几户邻居商量好借用打麦机,那天天还没亮,大伯就开着拖拉机,带着大娘和五个孩子,拉着打麦机、镰刀、甚至磨镰石,孩子们背着干粮,提着大水壶,浩浩荡荡地开赴十几里外,一天时间,将他妹妹家五六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并连夜打麦,忙到凌晨才回来。
    麦收期间,由于太忙太累,所以人们也想放松下,田间地头,这个说个笑话,那个唱段豫剧,也是笑语不断,碰上谁家未过门的新女婿来帮忙,门口的小伙子们就明里暗里和他比赛割麦,观摩他扬场的技术,帮未来的老丈人考验下能力;新媳妇们刚分家,地有限,家底又薄,勤快的都下地拾别人遗失的麦穗,嫂子婶子们就夸奖这个媳妇勤俭持家。当然也有例外的,这不,西边大哥刚娶的城里新媳妇也下地收麦了,打着花阳伞,穿着连衣裙,踩着高跟皮凉鞋,不仅漂亮而且洋气,但咋看咋和收麦的场景格格不入,还没有拿到镰,只是在地头站了一会儿,便嚷嚷着热得受不了,不知她小叔子说了句什么不该说的话,那新媳妇便委屈得将花伞一扔,抱着地头的桐树嚎啕大哭起来,她婆婆赶紧将小儿子臭骂一顿,又买来冰棍,哄了半天才算挽回局面。然而之后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新郎倌大哥趁着他爹娘回家吃饭的功夫,叫来了在当时绝对算稀罕的联合收割机,将这一块地的四亩麦子一下子给收完了,看到机器收割的麦茬太高,怕他爹骂他,随手用打火机给点燃了,等到他爹赶到地里,不但麦茬没了,已经出芽长出几片叶子的套种花生也全部“殉葬”了,他爹又气又急又心疼,加上天气热,一下子晕了过去,送到医院住了好几天才回来。出院后神情呆痴,逢人就骂大儿子败家,雇收割机的钱加上损失的四亩花生种子钱,再加上医疗费,把麦子的收成全赔进去也不够,从此再也不让大儿子两口回家收麦。
    那时候发电量少,农村时常停电,虽然大部分人家已经用上了打麦机,但得用电啊,就得凑着有电的时候赶紧打麦,而这个时间一般都是后半夜,那天我睡得迷迷瞪瞪的,突然来电了,妈妈让我站在打麦机后面撑袋子接麦籽,也许是太困,也许是太累,我的右腿被打麦机马达的皮带卷住了,等把我拉出来,裤腿就少了大半边,整个小腿血肉模糊,给我爸妈吓得麦子也不要了,赶紧叫个拖拉机把我送医院,一路上我还在心疼着那条裤子,妈妈却担心我落下残疾,一路上不停念叨,好好上学吧,以后再也不用打麦。所幸伤口并不深,只是伤到皮肉,但也留下了疤。
收完麦子,除了及时播种秋季的庄稼,还有两件事要做,一是交公粮,晒干簸净的麦子要上缴给国家,供给吃商品粮的人,想想我们那时为了跳出农门成为“吃商品粮”的人而拼命努力读书,如今给自己的孩子讲都得不到理解;二是走麦罢(收完麦子)亲戚,世代沿袭的规矩,和过年走亲戚一样必不可少,用新收的麦子磨成面,蒸成白白胖胖的大馒头、炸成金黄金黄的油条送给亲戚,现在想来,应该是为了和亲人分享丰收的喜悦吧。
    一晃多年过去,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收、种都机械化的今天,“一天就麦罢”早已常态化,公粮也已废除多年,如今的麦收,和平常也没太大的区别,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收种都能预约,出门打工的青壮劳力不用回家都能将家里的麦收安排好。前院的大伯年逾古稀,两个外甥已成家立业,非常感念舅恩,比亲儿子还孝顺;当年抱着树哭的新媳妇已当上了婆婆,依旧洋气漂亮,她也没想到是因她而开了我们村用联合收割机的先例,当然她和她儿媳再也不用下地割麦了;我也如妈妈所愿通过考学走进城市,去年妈妈来我家小住,还满是歉意地和女儿说起我小时候打麦伤到腿的往事,我说疤都不见了,我都记不清是哪条腿了。天下父母心哪,什么时候都觉得亏欠儿女。
    前几天看到路上一辆辆的联合收割机,我给爸爸打了个电话,爸爸说家里早已收割完毕,玉米花生苗都出齐了,除草剂也打过了,暂时没什么农活可干,还说现在哪能叫麦忙。是啊,真正的麦忙天,只能留在记忆中了,我们也只能回忆那些年麦收的往事,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念亲人给予的温暖和希望,让我们时刻心存感恩,珍惜当下,为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不断努力!

作者: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何俊玲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