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王长军:乡村女教师(小说)

煤炭资讯网 2018/7/21 22:09:44    小说、故事、杂文

                                                                         一、 

    某贫困县的一个小村。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东边是一片十几亩的杏树与桃树相间的树林,西边是十几亩的梨园,村后是一条日日夜夜缓缓流淌的小河,河里有莲藕、有游鱼,村前是二百多亩地的平平坦坦的开阔良田。春天的时候,开了杏花开桃花,开了桃花开梨花,燕子飞来飞画眉,画眉飞过飞喜鹊;夏天的时候,杨柳轻轻摇摆,荷花在水面开放,小麦碧波滚滚,蝴蝶与蜜蜂嬉戏,蜻蜓像无人驾驶的飞机在低空里捕捉蚊子或者蝇子。到了秋天,果园里浓香四溢,枝头上挂满了富含水分与糖分的鲜嫩可爱的水果,田里玉米像那怀抱小宝宝的少妇,骄傲挺拔,婀娜多姿;即使是在寒冬季节,虽然万物萧条,但地里麦苗青青,村里炊烟袅袅,时不时的鸡鸣犬吠,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和乡土气息。
    村民们世世代代勤勤恳恳,老天爷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庄稼和水果年年丰收,虽然没有忍饥挨饿,换成钞票却是寥寥无几,收入总是在贫困线上下徘徊,左右游移。汗水常常湿透衣衫,眉头常常拧成疙瘩,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辛辛苦苦的一年又一年,经济就是搞不上去,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村里有个杀猪的屠户,有一天卖了猪肉,有人叫他给写个收条,屠夫说,杀了几十年的猪,真不知道这个“猪”字是怎么写的,他请在旁边帮忙的一个泥水匠写,泥水匠说,侍弄了几十年的砖瓦,既不认识拼音,也不懂得笔画,你还是找别人吧。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说,想当年咱们村里还出过有名的秀才哩,到如今近百年了不仅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现在连上高中的都没有了,上完上不完初中都出去打工挣钱。小孩子连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认识,都认识一百元的大票子。唉,真是社会发展的太快,一代不如一代!村里人结婚,喜欢在门上贴上对联,过去还有几个人能够拿起毛笔,不管是抄的还是编的,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如今村里人结婚对联没有人会写,只有找别的村里的教师帮忙,可笑的是有一家结婚时,把两幅对子当成了一副,结果左边贴了两行,右边贴了两行;还有一家,把人家老师写的八个字从中间剪开,左边贴了半句四个字,右边贴了四个字半句。自己村里人不懂不知道,来庆贺喝喜酒的外村人看了,差点没有笑掉大牙。
    村里也科技进步,好多人都买了农用车,却没有一个办驾照的,这多少也给交警部门和城管部门创造了不少致富的机会,只要见了这个村里的农用车上路,千方百计围追堵截拦住就能罚款。虽然这个村里的西瓜水果经常被城管吃拿卡要,虽然喂养的鸡鸭猪羊经常被城管罚款扣押,但村里的人没有一个敢去打官司的。在自己的村里,有些人仿佛是一方神圣,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一出了村子,别人丝毫也不把他放在眼里。这个村里渐渐养成了一种风气:二十岁到四十岁的人算人,其他的都不算人,这是为什么哪?因为二十岁以下,你没有能力干活挣钱,过了四十岁你又出过了力,没有后劲了,谁能挣钱谁就是人,不能挣钱就不算人,不尊老不爱幼,只认识钱只爱钱。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人,只是这个部分渐渐有扩大的趋势,据说现在城市里招工,就经常有“十八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看起来比这个小村步子 的还大,走的还远。 

                                                                           二、 

    村子西头住着一家人,两口子一连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由于没有劳力,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虽然老汉累得弯了腰,老婆累得驼了背,仍然摆脱不了穷困二字。好容易四个女儿都出了嫁,只剩下一个宝贝女儿名字叫书琴的,就像一颗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父亲说,五个女儿四个都没有文化,只这老小,必须叫她上学。管她上成上不成,家里砸锅卖铁也要叫她上学读书。于是父亲做主,母亲支持,把家里养的几只鸡下的蛋全部拿到城里卖了,换回的钱给书琴买了一身便宜花衣服,买了一个书包,剩下的交了学费。书琴高高兴兴的每天要跑十几里的路,去上学了。老师亲切地对她说,从今天开始,你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了,记住,你是一个学生。学生,就必须好好学习。
    书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讲的,她很快就能记住。由于家里钱紧张,书琴经常买不起本子和铅笔,于是她就用小木棍当笔,把大地当纸,老师在讲台上教,她就在地上画。先是画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来她就开始画花,画鸟,画柳树,画荷花,渐渐地她不仅写的字很好,作业完成的很好,画的画也不错。放假的时候,她牵了家里的几头羊在河边吃草,她就用一根小木棍在河边平地上画水草,画游鱼,画天上的白云,画水中的荷叶荷花。每当这个时候,她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忘了生活的艰苦,忘了周围的歧视,忘了贫困引起的耻辱,她是那么认真,她是那样专注,蝴蝶飞过来落在她的小辫子上,她不知道;蚂蚁把她画的画当做了游戏的城堡,她没有留神。她手中的小棍子仿佛变成了马良的神笔,在小河的哗哗流水声的伴奏里,在写不完用不尽的大地上写她最喜欢的语言,画她最理想的意境。有时候,东边日出西边下雨,有时候,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有时候微风轻抚花香四溢,有时候阳光透过树荫洒下,仿佛道道金光,在炫目的幻境里,在童话的单纯里。 

                                                                            三、 

    转眼冬去春来,书琴渐渐长大,一直在学校学习到了十七岁,这一年她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重点大学。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一个村子的许多人都像过年一样,这个过来摸摸,那个过来看看,有的说,书琴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有的说,书琴就像文曲星,经历一番苦寒,才能显示出才华,就像梅花在冬天开花一样;有的说,我早就觉得你家祖坟上放光,该出人才了;还有的说,大学是不是就是天堂,上大学就是上天堂吧。。。书琴的四个姐姐也都来祝贺。爸爸说,福气呀,这是咱家的福气。你们几家人对钱,也要让书琴吧大学读完。妈妈说,为了你妹妹上学,你爹吃了多少苦,现在终于有盼头了!爸爸擦了擦激动的眼泪,说,明天我就去卖粮食,你们几家也都有多准备多,没有多准备少,不能空手,给你妹妹准备学费。村里的人也有送几个鸡蛋的,也有送一串辣椒或者一串大蒜的,也有帮几十元钱的,也有送脸盆、床单、花布的,村长和支书代表全村送来了五百元钱,一家人热热闹闹,是几十年没有见过的场面都见到了。往常因为家里没有男孩抬不起头的父母亲仿佛一下子连升了三级,谁见了都慌忙打招呼、递烟,陪着笑脸说话,仿佛给大学生的父母说句话,就是一种荣耀。急着给书琴说媒提亲的也慌得像抢头名状元似地,生怕落在后面。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妈妈就催着父亲起来,借了一辆农用车,急急忙忙地把家里的粮食装起来,准备到县城去卖。书琴叫给家里多留下一些,父母亲都想多卖几个钱,最后只留下了二百来斤。大姐夫和父亲一起开着农用车进城了,慌得连早饭做好了也顾不得吃,只拿了几个白馍就上了路。家里妈妈叫来了大姐,帮忙卖了几十只鸡,卖了一百多个鸡蛋,卖了羊贩子几次要买都没有舍得卖的几头羊,吃了中午饭,等着大姐夫和爸爸回来。谁知一等不回来,二等不回来,等来的竟然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在去卖粮的路上,一辆大货车超车,把借来的农用车撞了!姐夫虽然受了点轻伤,没有大事,父亲却被撞得非常严重,现在送进了县城医院,医院要押金三千元才让住院,大姐夫知道丈人没有钱,回家取了自己的钱,又借了几家邻居才让老丈人住上医院。而那肇事司机却开着车逃跑了,交警部门去了几十个,也没有调查出来一点蛛丝马迹。
    仿佛是晴天霹雳!仿佛是天塌地陷!一家人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了,急忙去医院。结果经过医生各种会诊用药之后,总算把父亲的命保了下来,但却瘫痪了!所有准备给书琴当学费的钱都给了医院还不够,几个姐夫又都借了一屁股债。而且被撞坏的农用车,邻居家没有让书琴家赔偿。
   上大学,仿佛是夏天的一阵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一场春梦,突然醒来,什么都没有了,多少年的辛苦努力,一下子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书琴哭得像泪人儿一样,她哭父亲的命哭,她哭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四、 

    为了给父亲治病,书琴不得不放弃做了多年的大学梦。从此,她一边给父亲熬药,一边看书学习。在伺候父亲看病过程中,她学会了扎针,学会了看简单的病,并且学会了裁缝。由于心灵手巧,她做出来的活叫人看着好看顺眼,穿上舒适大方,因此她就开了一间裁缝铺,在村子里给人做活。远近村子里的村民都喜欢书琴热情好客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那娴熟高超的手艺,因此她的生意特别的好。收税的、收费的也找上门来,骚扰捣乱,最后让村民们给撵跑了。四年时间里,书琴常常做活熬到半夜,有时候两眼熬得通红,有时候双手磨得发肿,但她都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母亲伺候着父亲,有时候也能够帮点小忙。书琴用四年的青春还完了家里所有的欠账。四年,也刚好是一个大学本科所用的时间。
    在这期间,许多媒人给她说媒介绍对象,都被书琴拒绝了。她自己看上了一个和她有着共同志向的农村青年王志强。王志强虽然不善言谈,但有一种吃苦耐劳的干劲和学习精神,而且王志强和书琴一样爱看书。在别人都以为读书没有用的时期,她和他渐渐的有了共同的话题。
    在书琴的鼓励下,王志强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县城中学连续复读了三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当王志强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叫书琴看时,他本来以为书琴会非常高兴,没想到书琴却痛哭失声。后来,书琴渐渐平静了,说,也许,这对你是一次命运转折的机会;对我来说,也许就是我们缘分的结束。如果在大学里,遇到比我好的,与你志同道合的,你不要管我,你该找就找。
    “怎么会哪?我的心里只有你。除了你,我谁也不爱。你相信我,今生今世,我只有你。”王志强恨不得掏出自己的心,摆在书琴的面前。
    “什么都不要说了,让时间来检验吧。”书琴深情的说,她想起四年前自己的那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王志强去上大学的时候,书琴送礼他一件自己亲手编织的毛衣。在嫩黄色的底色上,书琴用针扎破自己的手指,在胸前滴了一滴青春的血液,绣了一朵血红的梅花。王志强送给书琴一个日记本,希望她把相思的语言都写进日记。
    烟尘里,王志强乘着远行的汽车走了。书琴背转过身,眼里是一串止不住的泪滴。
    面对着卧床不起的父亲,蹒跚颤巍的母亲,书琴更加勤快了。她常常低着头,有时候半天也不说一句话,只顾不停地做活,或者看书。
    许多人都认为书琴变了,变得不像一个爱说爱笑的姑娘,倒像一个十分迂腐十分执拗的书呆子。很多人都劝她,王志强一上大学就变了,你这样认真,能够有结果吗? 

                                                                         五、 

    王志强大学毕业后,通过关系,留在了县城一个机关里工作。当他来向书琴求婚时,书琴又一次情不自禁地哭了。仿佛受了多年委屈的孩子,她扑在王志强的怀里,哭得泣不成声。王志强的父母拿出了两万元钱,希望他们早日结婚。书琴说,结婚也行,但这些钱得由我做主。王家同意了。在王志强上大学的四年时间里,书琴不仅给王志强寄去了九千多块钱,而且自己还积攒了两万多元钱,加上王志强家的两万元,书琴手里差不多有五万元钱了。她准备干什么哪?
    她心里早就有一个梦想,办一所小学。刚开始,王志强是怎么也不同意,后来经过书琴的劝说,王志强继续留在县城,书琴在自己的小村里建小学。
    不久,在小村的西头,梨园的前方,一所虽然简陋却崭新坚固的学校矗立起来。她请来了两名退休教师做帮手又请了几个师范毕业后多年没有就业的青年代课,忙活了好几个月的手续,终于得到了县教育局的批准,学校算是有了雏形。但多少年都没有学校的小村有没有人来上学哪?退休老师担心,父母亲操心,王志强悬心,几个姐姐挂心,书琴更是揪心。她在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怕村里只有一个学生,也要正常上课。
    对着空荡荡的教室,书琴用她那很优美的普通话练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开学了。作为你们的第一位老师,我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一遍遍,一次次,她想象着,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的脸羞得通红。。。
    报名的时候,村里的人又像逢集一样的挤满了学校的教室,他们大多数人不相信,就书琴,一个小女子,能够改变小村近百年没有学校的局面,她能够办好学校吗?有的人怀疑,有的人看热闹,有的人带着孩子试试,有的人还说着不咸不淡的风凉话。但是终于有家长带着孩子报名了,虽然迟迟疑疑,虽然半信半疑,虽然七上八下,虽然抱着试试的心理,算上小村里,加上邻村的最后收了六十多个学生。
    书琴提着神,用激动得颤抖的声音说,感谢父老乡亲们,无论今后遇到什么问题,我一定努力,努力把我们的学校办好。
    开学了。
    乱哄哄的教室里坐满了穿着各种各样花衣服的孩子们。书琴心情十分高兴,而且激动,她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和以前不一样了。在这里,你们应当好好学习,长大了,有了知识和本领,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才能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才。在我们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品德。她想起来她第一天上学时的情景,想起她上大学的心愿,想起眼前稚嫩纯真的孩子们,她讲不下去了,她忍着想要涌出眼眶的泪水开始讲课。她是那么认真清纯,又是那么循循善诱,她是那么富有激情,又是那么生动活泼,仿佛在朗诵一首抒情的诗,又恰如是在唱一首旋律优美的歌。
    许多家长都在窗户外面伸长了脖子,听得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当书琴讲完第一节课的时候,退休的老师和家长竟然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了此起彼伏的掌声,孩子们看到家长的样子,也拼命地鼓起小手,看到如此的场面,书琴激动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来源:陕西黑龙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王长军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