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魏媛萍:读“梁家河”有感

煤炭资讯网 2018/7/25 16:04:13    散文荟萃
     和《梁家河》的初遇是在今年五月份,听了纪实文学《梁家河》在陕煤微信公众号的有声连载后,急切地想要亲手拿到一本读读。当我终于捧到这部红色读本,立即被它的封面震撼了,总书记和他的乡亲们笑容满面地走在陕北暖融融天蓝蓝的大地上,是那样的亲切、自然,零距离地拉着家长。“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这句感召的话题写在照片下方红色背景下,醒目且点睛。
     迫不及待地读完这本书,几回回看的我眼眶湿润,泪眼婆娑,书中朴实的话语、生动的情节,他对梁家河村40年深深的牵挂和对乡亲们发自内心真挚的情感,无不感染感动着我。
    15岁的习近平因为受父亲冤案的牵连而下乡插队到梁家河村,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没能击垮这个少年,他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接受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炼,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个法宝“团结观”,开始将自己融入群体、融入乡村,正是这个“团结观”,使他逐渐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
    他为人民奉献的信念来源于梁家河。他干活能吃苦、从不“撒奸儿”、苦活重活抢着干、利用学到的知识巧干。一心想为人民做实事。在梁家河的七年中,他办夜校扫盲班教会村民认字识字;带领村民修水坠坝、淤地坝,为了增加良田解决村民吃饭问题;建陕西第一个沼气池方便村民烧火做饭,解决能源问题;办代销店、缝纫社、铁业社,方便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增加村民收入等。一桩桩一件件,植根于“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他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做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知行合一的人。“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他一面进行着农民化的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他吃饭时在看书、上山放羊时不忘拿书阅读,常常晚上就着煤油灯看书至深夜。那“砖头一样厚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他到处找书借书看,为了一本书他会徒步30里路借来看。“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习近平说。正是在梁家河七年时光的艰苦磨炼和加强修身学习,才能在历次中外论坛演讲会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包罗万象、历史典故脱口而出,他渊博的学识、精彩的演讲总是赢来阵阵掌声。充分鄣显了大国领导人的风采。
    最是那对梁家河的山山峁峁、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牵挂,让人看得动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习近平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密密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
    一部《梁家河》,看得我心潮澎湃,字里行间透露着最纯朴的乡土味道,但却隐藏着大学问,它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梁家河这个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梁家河》作为精神食粮和励志读本,激励我们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传承和践行梁家河精神,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为泰和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种精神在全公司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作者:神木泰和煤化工有限公司 魏媛萍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