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张立宽:我是怎样在一线锻炼“四力”的

煤炭资讯网 2019/11/11 21:06:15    写作
  
图为作者在鄂尔多斯CCS(碳捕集与封存)装置现场做报道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是新时代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必备能力。今年4月中旬,记者有机会到全球首个煤直接液化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进行蹲点调研报道。长达半个多月的蹲点不但让我能深入到基层一线,对煤直接液化这个“全球第一”进行立体交叉、全方位的调研、学习和报道,同时更重要的还是对本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四力”基本功的检验、锻炼和提升。“四力”中脚力是根基,眼力是前提,脑力是核心,笔力是关键,它们是一个既环环相扣的链条、又是相互融合的整体,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升华的动态过程。

       首先是要练脚力。脚是用来走路的,既然到一线去蹲点,就要到现场亲眼目睹正在发生的新闻和事件,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脚力。众所周知,鄂尔多斯位于库布齐和毛乌素两大沙漠之间,地广人稀、风大沙多,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该项目占地面积大、采访距离远,有些地方汽车根本到不了现场,只能徒步走过去;还有的处于沙丘地带就只能是爬过去。由于项目处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内陆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对地面生态环境的治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了见证该公司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果,记者多次徒步到达该公司的废污水处理现场、生态林改造现场采访和调研,亲眼看到处理后的废水清澈透明、修复后的沙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也见证了公司在发展煤制油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的力度逐年加大,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典型案例。另外,为了清楚地看到该公司液化中心的液化装置这个“神秘宠儿”的全貌,在技术人员的引领下,我们穿上工作服、带上安全帽,扛上摄像装备,从外挂楼梯攀上高度相当于十层楼的液化装置,爬累了就歇一歇,只为能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液化装置,以便对这个“神秘宠儿”的全貌有个直观了解和具体感受。这些,对脚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和考验,也是对记者意志品质的考验,否则如果脚力不济、意志松懈想偷懒肯定就放弃了,也就不会有第一手的新闻素材。

       脚力跟得上,眼力更要看得到。眼力是面对纷繁复杂事件时对新闻点的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要目光如炬。新闻工作需要抓瞬间的新闻素材,稍纵即逝,眼力就一定要跟得上。蹲点期间,正值第14届煤博会在鄂尔多斯召开,从全国各地涌来一大批顶尖级能源大咖,其中不乏好几位院士和权威专家,平时不容易见到的。如果能抢抓机会,请院士专家谈谈对煤制油的观点和看法,无疑是对煤制油从宏观战略层面得到了权威注解。为了采访到他们,必须对他们进行“盯梢”。首先要看座次表,弄清楚他们各位都坐在哪里、几排几号,然后再从网上搜索照片对照一下,确认无误后悄悄地猫着腰溜过去递上名片,说明采访意图。如果接受的话,约到会堂外面,进行视频专访。利用这种模式,记者成功采访到中国矿大的武强、中煤科工的王国法两位院士。清华大学的金涌院士,明确表示不接受采访,但依然在会议结束散场时候,被记者追上,简单谈了几句自己对煤制油的理解和看法。院士专家们站位高、视野广,他们对煤制油的观点和看法,让我们对煤制油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刻、更高端的理解和思考,这都是“眼力”在抢抓采访机遇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增强眼力不仅是发现更多好素材、好新闻的必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增强新闻敏感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问题的本质,是写出好文章、提炼好内容的重要抓手。

       脑力,就是思维、思考、思想的功力,最终要形成观点、思路或思想。只是眼睛能看见东西,但不会思考也是不行的。就像上述采访三位院士的经历,脑力就起到了关键作用:那就是到底问什么问题他们才会回答得更专业更具体,也才显得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备足了“功课”,不至于显得太业余。因为院士都有不同的专业领域,如果问到他的专业领域之外,他们出于谨慎是不会回答的。因此要了解他们最专业的成果是什么,然后结合我们采访主题设计采访问题,让他们既不感到陌生,也能给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而且或许也正是长久以来他们想说的话。这样,被采访对象就会滔滔不绝,非常配合地将自己心里想说的一发不可收地说出来,从而挖掘出内心感受和鲜活素材,同时也显示出我们的职业素养。后来在煤制油公司蹲点的日子里,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思考:明天采访谁、后天采访谁,采访的问题是什么,想突出什么主题等等类似问题,形成思路后抓紧联系约定采访时间。在短短的几天里,记者采访到煤制油工艺主要发明人舒歌平、总经理王建立、党委副书记李瑞光(兼工会主席、纪委书记)、总工程师陈茂山等几位高管人员,根据分管领域从能源安全、企业发展和宏观战略层面谈到了煤制油的技术路线、油品特点、发展前景、社会责任等诸方面,也采访到党群部部长范海德、液化中心经理乔元、基层党支部书记杨东、劳动模范邢俊峰和朱刚、技术能手逯波和马翔,当然还有很多位叫不上名字的基层普通工人,他们结合他们的专业领域、岗位分工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记者的问题,从而构成了“煤制油人”的群英像和英雄谱,这种记忆在记者的脑海里永不磨灭。

       笔力,记者的理解就是文字力,就是用手中的笔驾驭文字、提炼观点、表达思想的功力。这次蹲点,按照“宜云则云、宜微则微、宜网则网、宜报则报”的整体要求,蹲点记者不但要有很好的脚力、眼力和脑力——这些使我们充分利用现场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平台发出即时而鲜活的现场报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笔力,笔力体现出对新闻事件的总结和升华。这次蹲点,记者写出三篇蹲点日记和一篇深度调研报告,比如第一天采访完三位院士之后,迅速总结提炼写出蹲点日记《三院士畅谈煤制油》;采访完煤制油工艺主要发明人舒歌平、这位有着煤制油领域的“袁隆平”之后,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职业使命要求自己把他的故事写出来,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舒歌平:一生只为煤变油》;采访完基层的几位劳模和技术能手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奋斗创业的坚定信念深深感染了记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有一种信念让他们义无反顾》;半个月的蹲点,使记者对我国煤制油项目的研发历程、战略定位、保障意义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深度调研报告《煤制油,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这些稿件中的内容、数据、人物和事件来自基层一线、是一手的,是鲜活、具体的,是扎实和可靠的,是带着泥土的芳香和劳动者味道的,同时也是记者“四力”素养的高度浓缩。

成功采访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右) 

       总之,新时代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四力”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这次蹲点,对记者“四力”素养是极好的段炼、检验和提升;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打牢“四力”根基,锻炼好、提升好、使用好“四力”,才能出真品、出精品,才能无愧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无愧于新闻事业的神圣使命,无愧于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



作者:国家能源局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立宽      编 辑:一鸣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