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张素菊:一只木箱子的荏苒岁月

煤炭资讯网 2019/11/20 21:16:15    散文荟萃
    在我家里,有一只木箱子,它小小的个头,暗红的颜色,长半米左右,宽和高40公分上下。至今,它已经陪伴着我走过了30多个年头,曾经明亮鲜艳的色彩已经随着岁月的风蚀变得暗淡无光。
    13岁那年,当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到10公里以外的十里初中读书时,父亲亲自动手为我加工了这只木箱子。由于父亲不是木匠出身,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极其简单的工艺把几块木板组装而成。因此,这只箱子单从“长相”上看略显笨拙,放在那里有点敦厚的感觉。但是,擅长写字绘画的父亲却拥有一身精湛的油漆手艺。这一手艺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刨花香里裁方圆”的自制家具时代也算是小有名气。所以,这只笨笨的小箱子经过父亲灵巧的一番加工,倒也增添了几分姿色。
    开学的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乎了,又是缝洗衣服,又是置备干粮、咸菜等等。其实,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的干粮主要以玉米面饼子为主,咸菜则是一瓶咸豆、闷菜丝或浆水菜而已。待母亲把所有该准备的物品全部准备齐全了,上学的日子也到了。曾清楚地记得,开学前的头天晚上,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围绕着那只木箱子忙前忙后地为我收拾行李。年幼无知的我体会不到父母的担忧,只是一边听着父亲絮絮叨叨的嘱咐,一边看着母亲不停挥动的双手,把那个原本空空的小木箱子塞得满满的。
    开学那天,吃过早饭,父亲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只小箱子搬到院子里,拿一块布把箱子的上上下下擦拭得干干净净,在清晨的阳光下泛着亮油油的光。仍然放心不下的母亲则会重新打开箱子认真盘点一番,确认该放的东西全部放进去了才安心上锁,然后把钥匙用一根红头绳系住挂在了我的脖子上。送我上学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为了保护好箱子,父亲先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垫一块硬纸壳,然后再依次放上箱子、被褥等其它物品。最后,父亲用一条长长的绳子前绑后绕,反复多次,直到箱子牢固了才带着我上路。
    当时的乡村公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如有看似平坦的路段,也是一层厚厚的浮土下面埋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所以,载着沉沉的行李,大多数时候我和父亲只能推着自行车走。一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带着行李赶路的家长和孩子。有的赶着平车,有的用扁担挑着。那颤颤巍巍的扁担一头挑着铺盖卷,一头挑着箱子,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在家长们的肩头划出一道道既规律又有节奏的弧线。但不管何种上学方式,一床铺盖、一只小木箱子构成了那个年代外出求学寄宿生的标配。
    到达学校,父亲忙前忙后办理完新生报到的一切手续后,就该安排我的住宿了。我们管宿舍叫“斋房”,所谓的斋房只不过是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而已,房子里的南北两侧共有两排长长的通铺。来得早的学生已经占据了采光较好的位置,父亲则为我挑选了一块靠墙的地方,说是在家靠娘,出门靠墙。然后依照别人的样子,把褥子折叠成不足半米宽、窄窄的一长条铺到了那张长长的通铺上,箱子则放在相对应的床铺下方。出于防潮考虑,父亲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两块砖头,蹲在地上,弯着腰,在昏暗的光线下,先把砖头左右比划一阵,感觉平实了,才把那只沉沉的小箱子小心翼翼地放上去。把箱子安顿好以后,父亲总算是忙完了,他如释重负地擦擦额头的大汗,脸上绽放出了会心的笑容。临行前,父亲不忘再次扭过头来,指着那个箱子重新叮嘱一番:干粮、咸菜没了捎个信,记得锁好箱子,拿好钥匙……
    随着同学们的陆续到来,这张长长的通铺上很快就铺满了花花绿绿的各色床单被褥,通铺下面则放满了大大小小的各色箱子。从此,这只小小的木箱子就成了我忠实的伙伴,日日夜夜陪伴着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每当我看见它,就如看见家中慈祥的父母。
    那时学校的伙食不太好,每天的饭菜基本上都是用玉米面和小米做成的糊糊,每周吃一次馒头或饸饹算是改善伙食。学校也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每当我们拿着饭盒排着长长的队,在大大的灶台边打上饭以后,都纷纷回到各自的宿舍,从箱子里拿出咸菜,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蹲在宿舍门前的空地上吃着。不过,谈笑之间,你尝一口我的咸菜,我尝一口你的浆水菜,倒也给单调无味的饭菜增加了一丝别样的滋味。
    当然,那只小小的箱子里牵动着我们心旌的还有“干粮”。干粮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用一句话来形容最为贴切,那就是:箱里有粮,心中不慌。下课铃一响,我们奔出教室,第一个目标就是回到宿舍打开箱子,抓起一块干粮满嘴溢香地吃着,那个满足、那个幸福不知驱赶、消除了多少学习的疲劳。
    按照学校的规定,我们两周才休息一次,在此期间,如果谁的干粮早早就吃完了,那只能“望箱兴叹”了。不过,在这“箱空粮尽”的关键时期,足以考验一个人的哥们义气,常有慷慨解囊者会把干粮分享给和自己关系要好的小伙伴儿。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当年睡过大通铺的“室友”们是否也像“扛起枪、下过乡的战友或知青们一样,   彼此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毕竟,环境在造就人的同时,也给这一代人留下了那个时期特有的精神财富。
    三年来,这只小小的木箱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在空了、满了,满了、空了的变化中陪着我度过了初中时光。箱子里的干粮也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日渐好转,由玉米面饼子变成了黍米面和白面混合做成的干馍馍,再到最后的纯白面干馍馍,学校的伙食也大为改善。在以后的求学生涯中,学校统一配置的铁皮柜子既整齐美观,又给    所有的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方便。曾经的小木箱子就这样完成了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直到1995年,大同煤校毕业后,这只小木箱子再次被父亲送上了通往晋城的班车,代表着父母的关爱,跟随着我来到了晋城矿务局。自此,无论我过着单身生活,还是结婚成家,这只箱子始终像一位忠实的老朋友陪伴着我。当然,它的职责已经不再是守住我的温饱底线,而是在荏苒的岁月里和我共同守候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记忆。

作者: 晋煤集团宏圣公司 张素菊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