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大夏文化的守望者——呼立涛

煤炭资讯网 2019/5/10 16:26:16    人物展示
  
    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榆林,这座号称东方科威特,因煤而崛起城市。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用它独特的文化和经济魅力,让世人刮目相看。
    早在先秦以前的时候,榆林就以他九边重镇的军事要地,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政权争相夺取的城市。这就使得这里的文化更加宽容,更加神秘,更加多元。
    在1600年前,有一个强大的匈奴部落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国。但在涛涛的历史长河里,他的存在如昙花一现,仅留下一座废弃的统万城,向世人展示着大夏国昔日的辉煌。
    公元425年8月,赫连勃勃这位少数民族领袖去世,他的墓地一直成为许多研究大夏历史爱好者探寻的地方。
嘉平陵——埋葬赫连勃勃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变迁,它的具体位置已经成为一个谜。那么这个谜谁能揭开,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渊博的历史知识,还有艰苦卓绝的执着精神。
    于是,在众多寻找嘉平陵的大夏文化爱好者中,有一位坚持近20多年寻找嘉平陵的大夏文化爱好者,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且出版发行了《追寻大夏的荣光》一书,里面记载的东西,都是作者20多年来苦苦求证嘉平陵就在榆林市麻黄梁的证据。

 
    这个人,就是呼立涛。
    偶遇,不是因为学术,而是他的精神。 
    采访呼立涛多少有些缘分。那是去年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和朋友张翔和康鑫在榆林老城转悠,当爬到城东的财校门口,向下俯瞰时,发现一处古建筑,在众多的现代民居中格外显眼。一问当地的老住户康鑫才知道,那就是梅花楼。
    梅花楼的旁边,就是著名的普惠泉。榆林最好的泉水,可惜已经禁止游人参观了。走近一看,大门紧闭。
    失望之余,我们绕过一间民国后修建的大礼堂,走过一条巷子,便到了梅花楼。这里早先为唐宋时期的天宁寺,明正德年间扩建后称为寿宁寺,梅花楼即寿宁寺内的藏经阁,寺内现仅存梅花楼一院,由梅花楼和东西厢房组成。
站在楼顶,俯瞰榆林老城,别有一番情趣。著名的六楼骑街,展现在眼前,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一切繁华的景象,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就在我们参观完梅花楼,准备离开的时候,这时从西厢房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很瘦,但精气神很足。
    他说,“可以到屋里喝口正宗的桃花泉水吗?”
    正是这句话,吸引了我。因为我来榆林工作生活了7年,桃花泉一直对我只是一个概念,却无缘饮用。
    这位中年男子就是呼立涛,在他的小屋中,我们慢慢地品饮着桃花泉,听他讲梅花楼的故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话题转到了大夏文化——探寻赫连勃勃的嘉平陵上。
    我们三个都自信对历史有些知晓,但大夏历史却知之甚少。
    呼立涛却可以将大夏历史的脉络讲的清清楚楚,随着他们侃侃而谈,嘉平陵的故事,便被带出来了。
    呼立涛今年50多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苍老,他从事大夏文化研究已经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他从一个考古发掘的“小白”逐渐成长为大夏文化的“智者”,其中的心酸只有他知道。
    1993年,呼立涛跟随朋友到麻黄梁附近买地,第一次看到七座山峰。他一闪之念,把这七座山峰和赫连勃勃的嘉平陵联系在一起。
    回去后,他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开始还比较怀疑,因为在此之前,有人提出延安延川县有七个赫连勃勃疑冢。那么这里会不会是赫连勃勃的嘉平陵?
    带着这样的思考,呼立涛整整在靖边县境内的统万城和榆阳区的麻黄梁这片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奔波了20多年。
    一次,他在一片遍布沙蒿的地面踩下去,发现踩在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上。他知道,这要是处理不当,马蜂围住他,那他将面临被叮咬受伤的危险,如果严重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呼立涛凭着多年经验,镇定地拿出口袋里的风油精,朝身上洒去。然后,弯腰将脚边的黄土朝马蜂窝聚拢,直到完全盖住马蜂窝。
    随后,他猛地将脚抽出来,快速地倒地向旁边滚去。
    就在他拔出脚的瞬间,马蜂被惊动了,数十万只马蜂冲天而起,形成一个直径约1米的蜂柱。呼立涛由于滚动较快,再加之马蜂讨厌风油精,才算捡了一条命。
    呼立涛为了寻找嘉平陵就在麻黄梁的证据,一到周末就骑摩托车到麻黄梁去,目的是勘察嘉平陵的地形。
    有一次妻子因为加班,孩子没人照顾,呼立涛便带着孩子一起到麻黄梁实地勘察。
    熟悉麻黄梁地形的人都知道,许多地方由于疏于管理,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路,就是现在去麻黄梁,想要到一些高坡上去,也很难找到一条像样的山路。
    呼立涛探访赫连勃勃的嘉平陵,随着岁月风沙的侵蚀,已经无路可寻。他只好带着孩子,骑着摩托车在大山沟深的黄土高原上随意驰骋。
    就在他骑的欣喜若狂的时候,忽然车头向前一栽,他和孩子一下子被甩出去四五米远。
    呼立涛至今谈起都有些心痛,他说:“我到无所谓,可是让孩子跟着我受这罪不值得。”
    如果说遇险是偶然,那么挨饿对于呼立涛来讲却是常事。在麻黄梁地区,呼立涛已经是“名人”了,有些时候,为了寻找嘉平陵存在的证据,他连续在野地里勘察七八天,身上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只好在附近村民家里要口吃的。
    执着,他苦苦地追寻,收获的却是“着魔了” 。
    “我认为赫连勃勃的墓地——嘉平陵就在榆林东面的麻黄梁地区。”这个结论呼立涛说出来多少有些意外,因为早些年就有学者考证,嘉平陵在延安,也有的说在绥德。
    但呼立涛为了拿出嘉平陵就在麻黄梁的证据,他跟着了魔似的,不管家里的开销和各种用度,成天骑着个破旧摩托车,从统万城到双山,再到十八墩,满世界搜集大夏时期的瓶瓶罐罐,破砖烂瓦。
    有些人嘲笑他,一个毫无考古专业知识的人,却要发掘大夏文化,求证嘉平陵所在地,这不是胡闹吗?
    但是呼立涛却始终没有放弃这种“胡闹”,而是不断地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寻找着嘉平陵的蛛丝马迹。有时候他一次性搜集一麻袋陶瓷碎片,回来后仔细地从这些陶瓷碎片中寻找答案,一找就是一天,妻子催他几次吃饭,他都是口头答应“马上”,结果继续沉迷到陶瓷碎片中。
    2009年12月15日,这是呼立涛至今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榆林市大夏嘉平陵研究会正式注册成立。呼立涛心情难以平静,这是他着魔多年的成果呀!
    但,研究会成立容易,嘉平陵的具体位置是不是在麻黄梁,还需要呼立涛继续埋头苦找,因为这是他穷其一生也要佐证的大事。
    所以,呼立涛更“魔”了,他继续行走在大山深谷间,看地形、访老乡。从只字片语中,从历史书籍中,从陶瓷碎片中,从出土文物中……总之,他付出的艰辛远比想象的丰富,但他在接受采访时过多谈论的却是自己的成果。
    但记者关心的不是大夏文化的学术价值,而是要从呼立涛这些点滴的故事中,挖掘出他闪烁的人性光芒。
    他着魔,是因为他骨子里热爱大夏文化,热爱他从事的这份让人看来匪夷所思的研究。
    呼立涛真的是“魔怔了”?我看未必,他的“魔”是因为太执着,太努力、太坚持……这也许是采访呼立涛最大的收获,也是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性光芒。
    坚持,他留给历史的,也许是惊喜。 
    由于大夏历史属于五代十国时期的纷争年代,很多历史痕迹都不是非常清晰,要想穿越1600年前的时光隧道,搞清楚赫连勃勃的嘉平陵所在地,呼立涛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可就是这样,呼立涛依然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十万大山的黄土高原上,寻找着他的证据。
    一般的帝王之陵,都遵照“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的制度,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陵墓集中在一个区域。
    呼立涛按照这个思路,大量考证了古朔方历代帝王陵的史籍记载,以及历代“榆林府志”等相关文献,得出结论:嘉平陵就在榆林市榆阳区的麻黄梁,那里有七座不同寻常的山峰,由西向东,由北至南排列,布局奇伟宏大,疑是大夏赫连勃勃“嘉平陵”遗址,七堆山以背后的太一山为靠山,由北及南环抱七冢。其冢呈古桥形山状,各冢顶部建有庙宇,封陵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0里。
    为了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他对赫连勃勃嘉平陵墓地周边进行了考证,发现了赫连勃勃心仪墓地“朔方城”遗址,就是今天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乡常乐堡村的一座古城,他的依据是许多古驰道遗址都汇聚于此。“朔方城”之所以成为嘉平陵所在地的佐证,主要来自于赫连勃勃在世时曾经向大臣提起过“归老朔方,琴书卒岁”,也就是说,他死后要葬在朔方这个地方。
    在呼立涛看来,嘉平陵之所以在麻黄梁,主要是这里发现的一些遗址,都和帝王葬制相一致,比如庙宇、嘉礼台、古驰道等等,还有建造墓穴散落的石质构件,墓前的石像生等物品,虽然随着风雨的侵蚀,有些个已经面目全非,但如果仔细看,还是可以窥一斑知全豹。
    嘉平陵在榆林麻黄梁,是历史和榆林人开了个玩笑,还是上帝在公元413年亲吻了黄土高原?这些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人执着地寻找着嘉平陵,想通过求证嘉平陵就在榆林,为榆林大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找到有力的佐证。
    榆林是文化名城,也是能源开发的重镇,中央在十八大提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时代呼唤榆林市必须转型升级。但如何转型?这个命题不深刻,但却需要深思。
    如果嘉平陵真的在麻黄梁,那么榆林市的大夏文化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衔接起来,构成人们对大夏那段神秘历史的追索,榆林市的旅游文化产业也将带来新的机遇。
    其实,经过2次的采访,嘉平陵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是一个悬案,也许嘉平陵已经被拓跋家族毁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发现“嘉平陵”的呼立涛却是实实在在地坐在记者的面前,他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在寻找嘉平陵的路上匍匐前行,不为扬起的经幡,只为心中的那个信念。
    嘉平陵,是呼立涛的全部!他今生都会为之奔波呼吁。

  






本网特约记者:榆神能源公司 詹光明      编 辑:一鸣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