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写作成就的人生

——记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徐万凯

煤炭资讯网 2019/5/15 10:50:50    人物展示
  
    老徐又出新书了!
    这位年近七十的退休老干部在退休后的七八年中就写作整理出版了二本散文集,一本名为《向着阳光生长》、一本名为《那一抹晚霞》。新近出版的《那一抹晚霞》中的许多文章都是他最后几年写作的,如《心中的泉》、《那声久远的的赞许》和书名文章《那一抹晚霞》都曾在《中国煤炭报》、“煤炭资讯网”等报刊杂志和网站上发表。而那篇在“煤炭资讯网”上登载了近万字,以讲述自己家庭由来为切入口描述松藻煤矿企业发展史的《那山那矿那人》一文,更是写得波澜壮阔豪情满怀,引得无数重庆煤炭人感慨不已,成为了重庆煤炭行业上不可多得的史料文章。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人这样退而不休孜孜不倦地笔耕不缀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了老徐的家。
    “爱好写作,这与我砍坷曲折的人生经历有关。也正是这些多样多彩的人生经历,就成就了我能够写出多样的作品。”坐在老徐用阳台改成的书房里,吹拂嘉陵江上徐徐清风,老徐侃侃谈起了他的过往……
 

    老徐本名徐万凯,是原重庆煤炭工业管理局监察处兼离退休工作处的处长,后重庆煤炭系统机构改革,退休前两年调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任纪委书记,并在此期间成为了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然而,老徐却说他是一个连初中都没能毕业的学生,这让我又一次惊讶了!
    老徐说,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煤二代,生长在渝黔交界大山深处的松藻煤矿。当他在矿子弟校读到初二时,成绩优秀的他却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停课闹革命”,学生们都身穿绿军装、臂戴红袖章、手举《毛主席语录》在全国各地搞串联去了。随后,一纸“最高指示”又把他们送到了广阔的农村去“大有作为”,所以他连初中文凭都没有拿到。
    在农村劳动几年后,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招工回城无望的他只好来到当地一个街道农具社,当起了为农民们打制锄头、镰刀、钉耙等农具的铁匠。虽说这比当农民好多了,但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度贫瘠的山乡,每当咣当咣当的铁锤声沉寂后,简陋的工棚里就剩下几个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在没有围墙的厂边游荡,总感觉生命就这样毫无价值的在荒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于是这个懵懂少年开始了对人生的思索,怀着朴素的求知欲,他找来了初中和高中的课本,收工之后就在一个小凳上自修这些课程。很快就被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劝学》、《过秦论》、《孔雀东南飞》等经典所吸引,一种原始的表达欲望让他拿起了笔,要记录他的所学所感所思,从此养成了他作学习笔记和记日记的习惯,这也为他以后走上成功奠定了基础。
    1981年,已在这个乡办企业工作了十年的他,虽因踏实肯干和“能写点东西”被“提拨”到了厂办公室工作。但当他知道煤矿子弟可以以大集体员工身份补充井下生产一线劳动力时,为了那“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已经31岁的他又毅然绝然地回到松藻煤矿当了一名掘进工。
    虽然井下打掘进的工作比打铁还辛苦,但老徐总感到国有煤矿当时那红红火火的文化氛围总有自己施展的时候。
一天他站在井口的宣传栏前看到了全国劳动模范矿工袁蜀继的事迹介绍,感慨英雄模范就在自己身边,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广大职工群众更能近接受、更喜欢的形式来歌颂宣传他们呢?!怀着这种质朴的想法,他写了一首快板词送到了矿井口工会主席的手上。初创的作品虽然粗陋,但经过矿上“专业”文艺工作者的修改,当年就在矿宣传队上登台表演。这极大地鼓励了他写作创作的积极性,随后作品不断地送到井口工会和矿宣传队。井口工会主席寻思:“文艺创作最需要的就是热情,矿山文艺骨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于是这名工会主席顶着异议破例把他这名一线新工人送到了重庆市总工会举办的曲艺培训班学习,从此打开了他文艺创作之门,也成就了老徐未来发展的第一个阶梯。
    谈起这事,老徐对这个当年的“伯乐”感激不尽。多年之后,已是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部门领导的老徐,还专程到矿上去看望这位退休的老工会主席,为腿脚不方便的他送去一根精致的手杖,成为了矿区一段感人的佳话。
在学习班上,老徐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勤恳学习,精心写作,创作的四川方言《考文化》被当时的市文艺杂志《火花》所刊用,创作的谐剧《卖白菜》受到了当时的四川谐剧大师王永梭的肯定,并以学员中唯一创作兼演员的作品向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进行汇报演出。随后,这些方言、谐剧作品也在重庆各大矿区的舞台上广为演出传播,为当时文化文艺贫瘠的矿区带来了欢声笑语、带来了精神愉悦,也为他带来了命运的又一次转变——当年松藻矿务局石壕煤矿投产,急需“文化人”的石壕矿把他调到了该矿任宣传干事,走上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在此期间,他一边勤奋工作,一边自修成人高考,作品时时见诸报端,所写新闻获得了中国煤炭系统好新闻三等奖、重庆市好新闻二等奖,也是这些作品成就了他走进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机关工作。
    在煤管局工作期间,他负责的纪检监察工作和兼任负责的离退休工作都获得重庆市的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获得重庆市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十佳个人”、重庆市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职务从科长、副处长到处长,最后又成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仍然挤出时间来写作,作品多次在《当代党员》杂志获奖,论文获得重庆纪检监察系统一等奖,四次被《重庆晚报》评为年度优秀作者,最后被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
    “因为写作成就了自己,而又因为成就让他有一种想与人分享的欲望,写作就成了他生活的一种乐趣。”老徐说,这也许就是他热爱写作停不下笔来的原因吧。2010年退休后,老徐在含饴弄孙之中仍在坚持写作,还完成了重庆能源集团陈列室的全部文字写作和参与了近50万字的《重庆煤炭志》的编撰写作。并以编撰志书的便利,以史诗般的笔法写下了松藻矿煤矿建矿发展历程的《那山那矿那人》一文,在重庆煤炭行业系统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采访到这里,笔者已不再感慨老徐书中《多彩贵州行》的文采、《信仰的光辉永恒》的高尚、《我的父亲》的真情,而是感动于一个命运如此多磨、人生起点如此之低的人,是那么的积极向上,那么的奋发努力。正如他《向着阳光生长》书中描述的一样,只要向着阳光的地方,不为生不逢时而报怨,不为环境所限而叹息,不为挫折和失败而放弃,坚持把自己美好愿望、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就一定谱出自己人生美好的乐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只要自己努力的绽放,一个曾经“灵魂无处安放”的人也能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一个曾经在地层深处打掘进的煤矿工人也能登上了文学的神圣殿堂。《向着阳光生长》、《那一抹晚霞》二本书,140多篇文章,足足30多万字,不是因为文章有多么优美,而是它承载的人生是那么的精彩!
    老徐!为你点赞。
 
2019年5月15日


本网特约记者:肖锋      编 辑:一鸣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