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描绘心底的清流 ——我眼中的“画师”:苏高礼先生

煤炭资讯网 2019/5/18 10:17:00    人物展示
     苏高礼----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南阳胜村。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4-1958年就读于中央 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被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0-1966年赴苏联留学,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A•梅尔尼科夫工作室。回国后任教于 中央美术学院,曾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油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学顾问。1997年所主持的油画研修班的教学获 国家教委(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成人教育成果奖。1999年获 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表彰证书。出版有《苏高礼写生画集》《素描教学》等。代表作品有《周总理是我们的贴心人》《伟人归来》《不可磨灭的记忆》《太行山上》等 。


    用接地气的作品反映生活,用每一幅作品去诠释对艺术的理解,从小街小巷、古朴的乡村、经典建筑、特色民居、田园、山水、风光都是他写生、创作的题材。他认为,作为一个画家,艺术定位最关键,要画自己真正喜欢的、符合自己性格气质的画,要画发自内心要表现的人或物。用真实自然的物象,发掘和反映现实生活,这是画家的使命。 


     要想了解独特的“苏派魅力”,需从欣赏面对生活的作品开始,要从千余幅精心勾勒的写生作品和专著开始。去了解作品背后的诸多故事,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于生活,生活中汲取的能量和养分,作品中有多少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这是许多喜爱苏老作品,或被艺术触动,体悟了美学享受,发现了作品的亲切,动人之处,有感而发的心声。 


    

   苏老和岳父是表兄弟,生于1937年3月比父亲小一岁,也许是家乡人的缘由,也许是年龄上的差异,我对爱人的这位大爷有种莫名的喜爱和敬仰。但受条件所限,20多年来我与这位长辈的机缘不足十次,但每次短暂的相处总会充满温馨和关爱。能与大伯作一次较好的心灵沟通,是我的夙愿,但是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因为这位长者很忙,实难让我有合适的机会与他亲近。 


    苏老自小家庭成分不太好,8岁就去了河北石家庄读书,初中毕业后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上学,后来又到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回国后一直在美院任教至退休。受年龄影响,近年来老人家的“乡情”愈加浓厚。与他长相处的人都会感到,在他的性格中,农民的真诚和朴素是更为内在的特色。这些从他多年积累下来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端详得最多、最全他动情的,始终是他的老家太行山。因为那山,那水,那里的梯田,那里的砖石砌的窑洞,那里的大爷,大娘和青年人有他的牵挂。他的画就像和朋友自豪地介绍他的家乡父老。这些在他独特视角的画作中不难发现,那些生机盎然的村落和它们的主人,人情味十足的庭院和窑洞里的陈设。 


    
   听一些年纪大的人讲,年轻时的苏高礼经常下乡写生,到了哪就与哪的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朝夕相处的时光中大家成了一家人,到模式口写生时还认了一位干儿子。离家乡不远的虎头山是他常去的地方。那时候村民们的生活还是很贫困的,有些孩子多的人家甚至连被褥都没得盖。我在那写完生后,会把自己随身携带的被褥留给他们使用,尽可能地帮着他们干农活,这些人直到现在还有联系。他们喜欢和信任这位常在山里作画的人,很高兴自己能成为画中的人物,有时间时他们会排着队让他画,所以,有了他一口气画了十几张农民肖像画的故事。 


    在创作《周总理是我们的贴心人》这幅作品之初,正值周总理去世不久。为了表达当时悲痛的心情,他经常到大寨深入民间,了解和挖掘与画作有关故事和题材。1977年1月8日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油画《周总理是我们的贴心人》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因与全国人民缅怀总理的情绪紧密契合,《人民日报》等报刊立即给予发表,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印刷了大量单页年画向全国发行。 

    
    90年代后,苏老以更多的精力投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的研修班教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油画家,此时他不再创作大型的主题性油画,而是着力探索家乡人物与风景,使之富有当代精神与中国特色。中央美院系博士、艺术评论家 :殷双喜,在2006年15期《美术家》(中国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名牌时报社出版,出版时间2006年9月22日)的《太行之子——苏高礼的油画艺术》开篇文章中说“苏高礼先生长期以太行农村为生活基地,以描绘太行的历史和风情见长,正是在他走遍祖国大地的艺术行旅中,行成了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质胜于文,朴素坚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达到了现实与理想、平凡与崇高的独特结合。” 



    截至2018年3月,苏老有一千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山西博物院等国家级展馆收藏。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苏高礼先生一向秉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始终把自己的创造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和劳动人民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在他表达了向国家捐赠作品的意愿之后,中国美术馆选择并接受一大批他的写生精品,从而构成国家美术收藏中别有特色的内容。我们在此举办他的油画艺术暨捐赠作品展,不仅展示其优秀的创作成果,更是单显他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位苏老的学生说,在他的作品中一切都很平常,看不到特意制造的油画的“笔墨的挥洒”,也没有“外光写生练习”的腔调。他的画,就像和朋友讲述一个故事,由于他的真诚和恳切,他的故事能打动人。画画需要技巧,需要聪明才智,需要敏锐的视觉和感受能力,没有这些,谈不上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也很难算是个艺术家。苏老在这方面受过严格的训练,下过苦功。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技巧不着痕迹。他绝不离开真实的感受去张扬技巧,艺术其实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劳动,而有人以为采用那种矫饰的,做作的手法才算有艺术性,真是莫大的误解。一件成功的艺术品需要花许多精力和时间,真诚的作画态度和美好的心理品质非常难,也更重要。 


    苏老不善言谈,一生默默耕耘,他经常说,做画家不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情,我们这代人除了人是父母生的,有养育之恩外,学习和工作几乎全部是国家和人民的栽培。在留学苏联时期有个数字统计,国家为每个留学生一年花费的资产是12户中农全年的产值。这个惊人的数字我从来没敢忘记。所以,我不认为我的作品全部是我个人的财产。他许多作品与普通的老百姓,家乡的山水紧密相连,他说:他的艺术是离不开生活,他的作品,离不开浓浓的乡土,离不开纯朴乡亲的精神激励。他几十年如一日,遍踏青山,痴情乡土,为农民造像,为乡野传情。

  
   
   而今的苏老已不再年轻,身体也常有不适,出于对老人的牵挂和感激,我支持爱人到北京照顾老人一段时间,以了内心的不安。虽然我不懂美术艺术,但从苏老一次次的义捐行为中,我感到了光热,感到了纯洁。真心祝愿:老人家的身体好起来,再多些作品欣赏。


本网特约记者:常晋晖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