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千年飞山: 年味越来越淡?因为我们少了这些仪式感

煤炭资讯网 2020/1/23 9:51:31    一事一议
对中国人来说,一年中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春节。可是,这些年常有人感慨,这年是盼来了,然而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之所以感受不到春节的乐趣,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我们在物质上天天都在过年,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内心精神世界不太丰富,丢失了春节应有的仪式感。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
随便的结果是,过年的一些风俗可有可无、渐行渐远了,本该履行的一些仪式都简单化了、甚至不要了,节日变得不再像节日。
时下过年,许多家庭不再全家总动员一起操持家务,不再期待除夕时的年夜饭,不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往往独个儿心如止水地低头摆弄着手机,年味自然而然就寡淡了,年也就不知不觉又过完了。
回头想想,曾经承载了多少欢乐和希望的打糍粑、杀年猪、吃庖汤、赶年场、写对联、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敬神灵、祭祖先、看春晚、守年岁、开财门、砍新柴、拜新年、舞龙灯……现在还保持着多少呢?
越长大,越怀念过去;日子越好,越留恋过去的年!
其实,年一直都在,平等而吉祥,美好而团圆,温馨而和谐,不同的只是过年的心情发生了改变。只要我们有心、用心重拾那些看似繁琐实则意味深远的仪式,一样会过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有滋有味、其乐融融!
村上春树说,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是的,很多人之所以过得平淡无趣,毫无幸福感可言,正是缺乏了仪式感。
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料、情感的催化剂,它让平庸的生命显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光芒,更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从而去尊重生活、热爱生命。
生活有仪式感,才会有获得感。
很多时候,我们总抱怨生活太过平淡,无惊无喜却又匆匆忙忙。我们之所以需要婚礼、生日Party、纪念日等仪式,就是需要仪式感来给自己的生活赋予一定的意义。即便在仪式感之后,日子还会一如从前,可我们依然可以在仪式上感受到与以往所不同的美好,它会让你觉得生活充满希望,未来充满期待。
我们需要仪式感,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每件无趣的事情,把每一件事都认认真真地做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的乐趣。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仪式感最为浓烈,也最该弘扬。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仪式,恰是制造美好回忆的最好时机,更是体现幸福的有效途径。
所谓年味儿,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习俗维持的一种仪式感。不管世界发展多么的快速,人们生活多么的富足,但过年只有有了仪式感才会有年味儿!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在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今天,尤其需要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来自长久流传的节日仪式。过节要有“规定动作”,“过”意味着庄严,“节”代表着主题。
比如欢度春节,我们只有历经如贴春联、穿新衣、守岁、吃饺子、相互拜年、登高捡柴、舞狮舞龙等传统仪式,方能获得辞旧迎新、欢乐喜庆、和谐友爱、感恩怀想、憧憬美好等感受。
也正是节日仪式的展现,才复苏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涵养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做什么事情,只有亲身参与了,体会才更深,收获才更大。过年过年,就是要自己亲力亲为,一家人都参与进来过日子。
所以,我们除了在集镇、市场采购年货外,也要在家里力所能及地“忙年”。做米粑、磨豆腐、炸糖果、包饺子,至于杀鸡宰鸭也是常有的事,切肉洗菜这些都是小儿科。
同时,还要打扫屋前屋后的垃圾,扫除屋梁窗上的灰尘,贴上窗花年画对联,挂上门神挂历灯笼……年的味就慢慢地浓了。
年味最浓的要数大年三十了。一起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这也是一种“仪式感”:鸡(吉祥如意)、鱼(年年有余)、羊(喜气洋洋)、猪(五谷丰登)、牛(牛气冲天)……这些都是必备的菜品。
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这些仪式已简省了许多。虽然说有的仪式没什么重要,但对于孩子的教育,对家族认同、感恩之心的培育,还是挺有用的。
春节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当然,对节日仪式的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春节放爆竹,如今“燃放”环保的电子爆竹;过去拜年磕头作揖,如今发短信、录视频、传微博……变化的是过年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的节日内涵。
“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找到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
如此,传统习俗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传统节日才能叫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来源: 华声论坛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