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榆林日报:煤炭行业“黑天鹅”事件引发的思考!

煤炭资讯网 2021/12/2 13:27:25    头条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但是今年后半年,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连创历史新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称之为“完全脱离供求基本面”,并“仍呈现进一步非理性上涨的趋势”。

     榆林市煤炭行业也随同全国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起伏震荡。

    产量方面,1—9月份,全市生产原煤4.0254亿吨,累计销售量3.8626亿吨,较2020年同期增长12.7%。10月份以来,部分煤炭“波峰”销售价格高达2000元/吨,甚至3000元/吨。贡献方面,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省增速1.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0%。

1、价格高位震荡的风险隐患

     从消息面、政策面上看,煤炭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动力。通过调研看,榆林煤矿生产能力基本达到核定产能的上限,保供任务进度较慢,但受榆林煤炭品质优势影响,煤炭供应局面仍将持续偏紧,价格稳中有涨、环比上涨的可能性还存在。

     煤炭价格的高位震荡,将带来几方面的风险隐患。一是下游用煤大户利润锐减。煤炭价格上涨使得煤炭企业利润增加,但煤电、冶金、化工等用煤企业成本随之大幅上涨,其产品销售价格涨幅却远小于原材料价格涨幅,部分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开始出现亏损;二是保供任务带来安全隐患。超能力组织生产是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各煤炭生产企业根据煤矿核定产能按月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但10月份下达保供任务后,打乱了煤炭企业的生产计划,超出实际生产能力,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保供能源变成库存煤炭。保供任务下达后,各煤炭生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主动履行保供责任,但一些用煤企业产生了“恐高”心理,在签订保供协议后,或观望推托,或借口运力不足,导致保供协议履约率不高,煤炭生产企业加足马力生产的煤炭变为库存。

2、推动煤炭保供稳价的建议

     进一步释放煤炭产能。督促煤炭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设计和核定产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均衡组织生产。通过挖掘生产煤矿产能核增潜力、基本建成煤矿加快进入联合试运转、停工停产煤矿抓紧复工复产、允许煤矿释放应急储备产能等多种途径,再释放一批煤炭产能。特别是四季度,所有煤矿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负荷有序组织生产。在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保持煤矿正常生产,严禁随意关停煤矿,严禁因个别煤矿出现事故“一刀切”区域性停产煤矿,确保煤矿在安全条件下能产尽产。对具备投产条件、因手续不全无法正常生产或达产的煤矿进行摸底,转交有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推进煤矿尽快合法生产。

     引导煤炭价格回归合理水平。督导各煤炭生产企业特别是国有煤炭生产企业要发挥保供稳价带头作用,重点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用煤需要,多签中长期合同,严格执行中长期合同煤炭价格,带头降低市场交易煤价。将榆林作为试点,先行恢复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探索通过征收基金保障煤炭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的路径。研究制止煤炭企业牟取暴利、保障煤炭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的具体政策措施。发改、能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充分运用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煤炭企业进行联合惩戒,保障能源市场平稳运行。要以战略眼光建立一套预警、大宗商品长期储备等长效机制,时刻关注变化,适时进行调控,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减少资本力量参与炒作的空间。

     落实用煤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2016年以来实施“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定价机制,兼顾了供需双方利益,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稳定煤炭供应基本面,提高了煤炭行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煤炭上下游产业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我们要成立工作专班,安排专人负责,主动与煤炭生产企业、用煤企业对接,组织煤炭生产企业、用煤企业尽快签订用煤中长期合同,降低用煤成本,稳定发电供热用煤供应,守住民生用煤底线。推动长协煤炭产品合同价格采用“综合价=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模式,合同签订价格为全年基准价,可根据煤炭市场价格协商浮动。所有合同都要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定期了解煤炭生产企业和用煤企业履约情况,对无故不履约的企业定期进行通报或曝光,并纳入信用记录。

     加强能源运输保障。调研发现,部分用煤企业因无法协调到铁路运力,导致我市一些煤炭企业生产的保供煤炭变成库存。要成立煤炭能源运输保障工作专班,摸清能源物资运输现状,制订运输保障工作方案,实行一事一处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建立重点企业联席制度,“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全力做好煤炭运输供需对接。

     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着力排查异常交易、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对于明显超出合理水平的交易限制其运输、装卸,全力维护煤炭市场秩序。着力加强煤炭期货市场穿透式监管,梳理排查异常交易,依法严厉查处资本恶意炒作行为并公开曝光,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3、“双碳”背景下我市煤炭产业发展路径建议

     科学研判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煤炭消费演变趋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双重目标的客观要求,顺应这一要求,我市煤炭行业必须在技术、管理、结构上着力和突破。

     技术破题。必须从煤炭生产开采过程中的低碳技术、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的低碳技术、煤炭燃烧及转化过程中的低碳技术、煤层气及煤矿瓦斯减排利用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为我市主导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寻求新路。

     管理控制。将低碳发展列为企业的战略,从目标设置、组织保障、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安排,确保低碳发展的各项措施在煤炭生产销售、转化利用等各方面、全过程落实到位。

     结构优化。坚持以低碳、高效和可持续为价值取向,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着力向清洁新能源转变,在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上着力向低碳产品转变,在技术、工艺和装备结构调整升级上着力向低耗、高效和环保方面转变等。同时,加快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从消费端解决零碳能源问题。

4、煤炭行业“黑天鹅”事件引发的思考

     本轮煤炭价格短期快速上涨,高位大幅度波动,部分交易高价,创下历史极值,在榆林煤炭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榆林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产能大市和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板块,肩负着国家21世纪能源接续地的重大使命。榆林煤炭可以牵动全国煤炭市场,国家发改委以5500大卡发热值为标准确定吨煤指导价格,说明榆林煤炭价格已然成为全国煤炭价格的风向标。掌握好榆林煤炭在全国市场中的话语权,并有效发掘其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价值,是一个重要课题。

     充分认识榆林煤炭维持高价位对本地下游关联产业产生的深远影响。一直以来,榆林煤炭以“三低一高”的优秀品质,深受煤电、化工领域的市场青睐,这一轮市场波动,榆林煤炭“唱了主角”,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市场品牌效益将更加突显,即便在稳产增产保供政策措施下回调,价格也不可能回落到此前水平,较大概率会维持在每吨600元以上,这样的价格,对直接或间接以煤炭为原料的火电、化工、冶金、载能等产业,会增加原料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同样,这样的价格,也会造成煤炭生产企业保量惜采、违约惜售。

     充分认识榆林煤炭价格快速反应传递的市场信号中的经济价值。将此次煤炭价格短期大幅波动称为煤炭行业的“黑天鹅”事件,也许并不为过。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较量,是市场规律,偶尔“失衡”的淘汰也符合“二八定律”。煤炭是工业“粮食”,是榆林的主导产业,当前的价格“维稳”,应对手段主要还是行政干预。理想的平衡,长期看来,必然会抑制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这次煤炭价格高度敏感、缺货“恐慌”迅速传染,恰是市场失衡的正常表现,适应失衡、稳定预期,需要研究煤炭价格波动传导在关联产业所形成的市场反应,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才能为政府、行业、企业制订有效的预警、预判、应急之策提供参考。

     充分认识榆林煤炭在科技日新月异突破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进步是煤炭工业提升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是加快煤炭企业挖潜改造的核心动力,能有效推动煤炭利用向安全、高效、洁净、优质的方向发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和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的开采、加工、利用技术日臻完善,清洁高效、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利用取得突破,智能电网合理安排电能、自行调剂电能余缺,大容量、大规模储能装置可有效平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输出,这些都将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导地位”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要前瞻性地思考新型能源、替代能源等开采、加工、利用技术突破、完善后,榆林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




来源:榆林日报,孟光智 孙卫春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