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王金启:兰 桥

煤炭资讯网 2023/10/17 15:23:31    小说、故事、杂文
 
      序言
      有的人蝇营狗苟地活了近百年,只得了一身骂名;有的人生命虽然非常短暂,却让人难以忘怀。有的人风风光光很多年,人们内心未必真正尊敬他;有的人踏踏实实很卑微,很多人内心却对他充满敬意。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真正知根知底知心的朋友,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杆秤。
      今年国庆前夕,突然接到爱人打来电话,说我村里的兰桥得了肺癌,病情十分严重。兰桥得了肺癌?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消息是真的,他身体那么健壮,而且那么能干,今年春节期间我回去的时候看到他还是高高大大、健健康康的,怎么突然就得了癌症?多么残酷的现实,多么无情的命运!当我确信他已经得了癌症的时候,我的心好像被针刺了进去,非常难受。我和兰桥这几十年的交往就像翻开了一部旧书一样,一页页一篇篇地在我脑海里翻来覆去汹涌澎湃,无数已经发黄的回忆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让人怀念,让人感慨,让人百感交集。
      一、天真少年
      兰桥小时候,由于假叔假婶子非常能干,家庭属于中上等的家庭。他上边有一个姐姐叫秋云,下边有两个弟弟兰群和兰福,还有一个妹妹叫兰英。兰桥的少年时代虽然贫穷,但我们并不觉得有多穷,相反由于年幼无知,我们还觉得很幸福。
      兰桥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性格好强,而且有力气,重感情,讲义气。
      我和他在一个村子里长大。我家住在西头,他家住在中间,他经常到我家里玩。那时候我们还都是顽童,好多做人的道理根本啥都不懂,我们就在一起玩泥巴。我们河南豫东平原有一种泥叫做胶泥,这种胶泥比一般的泥土结实,吸水性强,越揉越软,适合做陶瓷制品。但我们那个时候只知道疯玩,挖胶泥,揉胶泥,摔胶泥,光着脚丫,踩在沙土上,满身都是泥土,玩一天下来看上去像个泥猴,老家的大人有时候就会带着责备的口气说:“看还能露出皮不?”那时候的我十分害羞,见了生人或者大人一般都沉默寡言,很少说话,但我在兰桥跟前,就非常自在,想说什么说什么,有时候还会滔滔不绝。小时候在一起究竟说了些什么至今全部都忘光了,但是我们在一起踩沙土、比脚丫大小、还有玩胶泥的事情至今还记得。
      那时候我姥姥带着我在老家生活。和姥姥关系较好的几个老奶奶分别是学奶奶(万良叔的母亲)、二奶奶(建华的母亲)、明奶奶(实际上我应该叫她老奶奶,是老爷爷王明的夫人),榜奶奶(建华的大娘),还有一位就是兰桥的奶奶。兰桥的奶奶脸上有很多雀斑,我们老家人爱起外号,都在背地里叫她麻得。麻得奶奶那时候和娃得大爷生活在一起。有一次,她家的羊被墙头砸死了,那时候基本上农民不会去卖掉,都是吃了。有一天姥姥带着我去她家玩,她拿出两块羊肉让我吃,我其实非常馋,恨不能喉咙里面伸抓着钩,但表面上我却坚决不要,因为我姥姥经常教育我到别人家里不能见啥要啥,随意要人家的东西。那时候是一个物质非常匮乏的时代,啥都缺,连基本糊口的粮食都不够吃,更何况其他东西,吃肉是非常稀罕的事情。至今还记得每一次妈妈买了肉,煮肉的时候我是使劲加柴火,拼命拉风箱,把锅烧得开的直冒烟气,好几次掀开锅盖,用筷子扎一扎,看肉熟了没有。只要基本上熟了,姥姥和母亲总是拿个碗,给我捞出两条肋骨,让我先去啃骨头上的肉,那时候的孩子恨不得把骨头都吃了。麻得奶奶使劲给我,我就是不要。姥姥最后说,恁奶奶给你,就接住吧,我还是不要。其实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这时候兰桥来了,我们就一块出去玩。在没有大人的地方,我就给兰桥说,我想吃恁奶奶家的羊肉,你去拿,就说是你想吃,可不能说是我要的,我害怕姥姥回家骂我。于是兰桥就到他奶奶家拿出两块羊肉,我们两个吃了。现在已经忘了有多香了,只是记得特别馋,特别想吃,越是得不到越是想吃。
      记得那一年下大雪的时候,姥姥带着我在麻得奶奶家里玩。王长安老师踏着雪从王老家跑到王楼,挨家挨户问哪些孩子该上学了,姥姥就替我报了名,说明年春天开学,就可以上学了。
      那时候的农村上学其实就像放羊一样,非常轻松,没有如今的功利主义至上的风气,老师兢兢业业,学生遵守纪律。和如今学校的最大区别是学生经常参加集体义务劳动。在学校经常劳动,学校之外更是劳动。农村孩子,那时候也没有更多的天空和视野,大家都觉得差不多,孩子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虽然吃不饱穿不暖,却期盼着解放全人类,希望全世界都过上我们的幸福生活。兰桥和我也不例外,天天拾柴、薅草、拾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我和兰桥一起掏过鸟窝,捉过泥鳅,挖过莲藕,逮过鳝鱼,摸过爬蚱。我们还一起割草拾柴火。
      记得那时候每天放学之后,不是拾柴火就是薅草,在劳动之余,我们几个小孩在一起做游戏,玩得非常开心。天真的我们逐渐因为情趣一致,而且特别讲义气重感情,变得越来越亲密。每一次遇到特别高的大树,都是兰桥和我上去,勾下来的干树枝和几个小伙伴平均分配;每次遇到砍不动的大树根,我们都让兰桥去砍。兰桥喜欢逞能,有力气,而且不自私,深得我们几个小伙伴的信任。有时候,我们也一起去池塘里游泳捉鱼,每到这时候,兰桥都是特别勇敢的孩子。只见他衣服脱光,通一声就跳进了水里。我们经常爬上四五米高的柳树上,往水里跳。记得我们家乡前边有个大池塘,里面种满了莲藕,我们就会在里面摘莲蓬,挖莲藕。最有趣的是在泥巴里挖泥鳅和鳝鱼,兰桥在这方面是行家,一个是有劲,一个是手快,经常是别人捉不到,他捉到了,别人没有劲了他还有使不完的劲。他捉到泥鳅和鳝鱼,大部分都给了别的小伙伴。有一次他抓住一条鳝鱼,还被鳝鱼咬了一口。我们经常找一张纸,把鳝鱼的血抹在纸上,据说在哪里碰着流血的时候把纸贴上就可以止血。不管什么时候,兰桥都是喜欢多出力气,捉到的泥鳅和鱼经常分给大伙,一点也不小气。
      记得兰桥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上四年级。那时候农村刚刚开始用机器磨面吃,有一次在村东头大队牛屋里打面,我和姥姥都没有去,兰桥就帮我家的面给打好了。他给我们送到家里,还在面口袋上面写了两个字“金启”。我见到他后觉得兰桥写的字还不错,夸奖了他几句,至今还记得那字写得非常工整。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兰桥家,就在他家锅台旁边,一边烧锅,一边听他爸、叔给我们讲故事。有一次假叔拿出一本没头没尾的繁体字《西游记》给我们念,我们都听得入了迷。现在的我认识很多繁体字,与那时候翻看那本《西游记》也有关系。假叔年轻的时候有点学问,喜欢看书,他经常看一些小说。农村人认为他不好好种地,是一种懒。有时候为了看书,还经常和假婶子生气,假婶子就骂他懒。大部分时间他们是和谐的,假婶子要比假叔能干。
      我们和村里的小孩还一起玩过过家家,模仿成年人结婚。由于兰桥长得不错,兰桥就扮演新郎,村里一家亲戚的女孩扮演新娘。
      每到夏天,我们经常一起捉老包虫喂鸡,还一起去摸爬蚱。有很多次,兰桥摸到的爬蚱都是给我,他一个也不要。我有了什么好吃的,自然也是第一个想到给他留一点。那时候真是太穷了。记得有一次我妈妈买了一块二三斤的肉,放在家里准备中午吃。我们几个小伙伴见了,都馋得流口水。于是兰桥和我就用刀割下来一小块,用细铁丝穿起来,跑到家后,烧了一堆柴火,烤肉吃。肉的味道如何现在都忘记了,只记得我们一起玩得无忧无虑,非常高兴。还记得有一次我家做肉吃,我就给他们几个小伙伴每人留了一小肥皂盒的粉条加了两片肉,等他们来我家,让他们吃,他们吃得特别香。有一个孩子一口就把那肥皂盒里的肉和粉条吞了下去。那个时代真的啥都缺啊!还记得有一次兰桥和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前边坑里捉鱼,最后捉到一条一斤多重的鱼,兰桥、新运、留栓和我都高兴得不得了,拿到我家厨房。我们几个煮了好长时间,最后几个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地吃了,都没有品出啥味道。捉鱼的时候,兰桥是最卖力的。
      每到收麦季节,整天汗流浃背。我们有时候能够得到几粒糖精,都会高兴得不得了。兰桥有的东西,只要我要,他都舍得给我。小时候我们村东头有十来亩杏树林和桃树林,我们有时候也去偷着吃。记得桃树林里还有一种四方形的蟠桃,是我们最喜欢的。有一次杏树林的杏已经收完了,我们几个小孩去杏树林里找寻剩下的杏。我们几个把一个杏树林都快找完了,也没有找到一个杏。正在这时,兰桥发现一杏树上有一杏,藏在叶子后边,平时很难发现,风一吹那颗杏露出来,被兰桥发现了。就是那杏长在树顶上,非常高,我们都说不着。兰桥不相信,很利索地爬上树,又让小伙伴给他递了一根棍,把那黄中透红的杏了下来。其实我们几个小孩都很馋,但我们却都很谦让,谁也不舍得吃。最后还是兰桥硬把这颗杏塞到了我手里。多少年了,一想起故乡那片杏树林,我就能想起兰桥爬树的样子,想起他对我的感情。
      二、深深的思念
      我上初中的时候,跟着姥姥离开了老家,去了父母亲工作的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
      那时候的我们只有十一二岁,既不懂得表达互相的感情,也不会表达那么多的感情,也不会想到人的命运和思念等等。那时候的我们土生土长,憨厚、真诚而且朴实,简单、厚道而且踏实。
      原以为和兰桥分别之后,我们很快就会见面,谁知道从分别之后,只有我在回老家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
      刚刚离开老家的时候,我对老家的亲人和朋友充满了思念,经常想起兰桥,还有村里的几个小伙伴。每次看一场电影,也想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由于上学期间,功课忙,慢慢地就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渐渐成了模糊的背景,故乡的一切也距离我越来越远。但在我的内心,始终没有忘记那些慈祥的老人、那些呵护过我的亲人,那些我们一起嬉戏的小伙伴。特别是兰桥,我总是常常想起他,不知道他变成了什么样子。但在我心中,他还是一个眉清目秀重感情讲义气的少年。
      我常常想起故乡和亲人,也常常想起我的小伙伴。
      在我初三的时候,我叫上了几位同学,一起到王石凹邮局,把我缠着父母亲给我订阅的杂志二十五本《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分成五部分,寄给了家乡的小伙伴,其中一份就是给兰桥的。那时候通信也不方便,寄回老家后,一直没有问过。直到我上大学后回老家才问起他们收到书的情形。
      我上大学以后的一个寒假,回到老家,我和小时候一样依然十分害羞。
      有一次我去兰桥家,兰桥拿出一张我的照片,给我说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想你了,就拿出来看看。我当时并没有多在意,现在回忆起来,我才明白,兰桥的心里其实也在思念着我。
      那时候有几家人去走亲戚,请我去背篮子。我们村里,我只给两个人背过篮子,一个是留栓,一个就是兰桥。我们那里的风俗,就是未结婚的新女婿去老岳父家走亲戚,必须有个年龄相仿的人帮助背着礼品,叫做背篮子。背篮子其实也不用背,就是一个陪客的人,陪着人家新女婿去走亲戚。我看着年轻力壮的兰桥,想起来我们的许多童年往事,心里替他高兴,但是却说不出来。年轻时候的兰桥,就像小说《水浒传》里的武松,身体矫健,勇武有情怀,重情义。那时候的我也正是豪情万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龄,总是很浪漫地想着未来。
      后来随着生活的辗转变化,我们联系越来越少,没有想到,时光是那么匆匆而过,一转眼竟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年的时光有多漫长,一天天的是多么艰辛;三十年的岁月又是多么短暂,当我们蓦然回首,仿佛一切都没有来得及细品,就已经过去。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我们在某地火车上偶然相遇,我会不会认识兰桥,兰桥会不会能认识我?虽然联系很少,但我知道,我们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距离。我想念他,他一定也想念我。为了各自的生活,我们都在经历着自己的经历,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距离让我们各奔东西,时间让我们渐行渐远。他在故乡,我在异地。多少年了,仍然难以忘记。
      三、人到中年
      谁知三十多年后,因为各种原因我回到老家农村,竟然变得一穷二白,十分落魄。2005年我回去的时候,也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伤事故已经去世,母亲多病,把农村的房子重新盖了一下,花了几万块钱,生意也做得一塌糊涂。那时候的我心情根本好不起来,情绪非常低落。兰桥那时候也处于低谷期。由于和村里很多人关系没有搞好,生活也过得十分不容易。我们虽然环境不同,经历不一样,但我们仍然像过去一样,互相帮助,我们的友谊和感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时间已经相隔了三十年,我们仍然一见如故。虽然我们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脸上也印上了岁月沧桑的皱纹,但我们好像并没有隔膜。我们的心依然相通。
      我回到老家的那年,兰桥家还住在两间瓦屋里,条件很差。他家的前后邻居都盖起了两层楼,唯有他家房子低。后来我听他讲了原因,明白了他这十几年的不容易。但他却表示,一切都不可怕,慢慢都会变好的。他说,只要你有事,只要我能帮忙的,我绝对尽心尽力,没有啥说的。
      记得有一次我家要办幼儿园,急着用钱,兰桥就把他全部的急需6000元钱全部交到了我手里。那时候他大伯娃的大爷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头脑清醒,说了一句至今我还记得的话,他说:“恁俩从小光屁股玩大的,谁的心眼脾气咋样,都知道。”在最低谷的时候的讲义气才是真义气,真感情。
      我曾经说我盖房子没有地方,兰桥一指他家坑边的一块地,说:“你要用,都给你!”后来虽然没有用他的地,但有这句话,足以温暖人心。
      后来买农药买种子,兰桥经常帮我家买。我家有活,他也经常帮忙干。有一次我家卖布头需要一辆三轮车,是他跑到虞城县帮我来的,并保证在收麦之后给人家还钱。
      现在的农村早已经不是原来的农村了。过去摸爬蚱,主要靠双手和眼睛。现在摸爬蚱,有手电,有矿灯,爬蚱出来了几乎无处可逃,现在的农村人不管搞什么,只要与经济一挂钩,几乎都是毁灭性的。爬蚱的命运和其他动物一样,非常可悲。我和兰桥几年前摸过两次爬蚱。一次是夜里下着大雨,我们两个一共找到了几十个爬蚱,还有十几个刚刚出壳的嫩知了,兰桥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一个都没要,全部都给了我。还有一次是一天晚上,我们两个从村西头一直找到村东头,也找到了几十个爬蚱和嫩知了,也是全部都给我了。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让我想起很多值得纪念的往事。我在摸爬蚱的过程中,想起很多老人,很多远去的亲人,很多难忘的回忆。
      回到老家以后,我和兰桥还去挖过一次洋姜,我们两个挖了很多。回来后,给了村里人一些,我们两个人要了一些。
      这几年,我很少在家,不管他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给我家送些,从来没有吃过独食。兰桥曾经是一个包工头,他在打工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讲义气有情怀的人格和人品。他知道我从来没有打过工,对我很照顾,这样有几个打工的就和他闹意见,也和我合不来。在给上海一家三层楼搞建筑的时候,一个打工的农民把人家的砖瓦总是故意摔碎,而兰桥总是把砖瓦一块也不摔碎。他站在三层楼很危险的地方,一只手拉住窗户,一只手接住砖瓦,再把砖瓦传递到窗户里,运到地面。另一个打工的农民,却不爱惜人家的砖瓦,为了省力气,总是把砖瓦一摔了之。我们都看不惯他,后来就和这个人分手了。记得那时候打工每人一天给一盒烟。我不抽烟,总是把人家发的烟送给兰桥。那时候打工很少吃肉,主要是钱紧张舍不得买。有时候兰桥买了肉,就让我吃。我们还经常去买肉皮吃,南方人把肉皮做得非常好,色香味俱全,兰桥经常把自己的肉给我吃。
      在打工过程中,兰桥踏实肯干,爱帮助人,却经常被老板算计,有时候也会遭遇很多坑害。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民工打工史,是一部饱含辛酸充满血泪的历史。在火车站和汽车站,有骗子,有歹徒,甚至有犯罪的警察和歹徒结合起来欺压盘剥农民工;在工地上,没有保险,没有保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酷暑严寒,这些都可以克服,最残酷的事情是干完活了要不到工资!哪一个打工者几十年的历史回忆起来都是无数的辛酸,无数的磨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
      我听村里人说,他曾经给村里很多家庭帮忙,由于脾气倔强,很多时候出了力,也并没有赢得人家的感激。他非常倔强,又很硬气,总想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却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生存环境。
      他虽然干过很多重活,但挣到的钱却总是不够支出。
      他有两个儿子,都非常孝顺。他为两个儿子都盖起了楼房。
      村里有些人对兰桥并不喜欢,但也有人内心对他非常敬佩。记得十几年前,村里的一位老人李文牛还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兰桥这个人既热心又舍得,对人最讲义气。就连方圆十几里内,也有很多外村人,谈起兰桥,也对他充满敬意。
      兰桥这个人一生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过。再苦再难的事情,只要找到兰桥,兰桥总是说:“怕啥?没事儿!”
      虽然他吃过很多苦头,遭遇也和别人一样,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他做人的准则。越是艰难的事情,他越要冲在头里,喜欢干重活,干别人干不了的活。他不是出风头,他喜欢在他力所能及的地方帮人解决困难。
      他不服命运不服人。为了改变命运,他一边养猪,一边打工。前几年,他在打工的时候,一只手受了伤,十分严重。治疗了好几个月,才慢慢痊愈。
      这几年由于疫情影响,我很少回家。每次回家了,总要见上一面,互相说说近况。
      去年过年,只回家了三天,我们见了两次,他总是操心着二儿子的婚事,头发也稀了,牙也掉了几颗。他站在二儿子的楼前,虽然身材高大,但明显地了,而且满怀心事。他又不喝酒,我们两个经常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很久。
      我知道他很有风骨,也很硬气,他不愿意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我的内心充满同情,却没有能力帮助他,但我却深深理解他。
      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很势利。在你得意的时候,锦上添花;在你低谷的时候,冷漠无情。真正雪中送炭的有几人,真正始终如一的又有几人?
      兰桥这个人很爱面子,总想活得要强。但是残酷的现实让他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时候我看到他站在风中发愁的样子,真的替他很难过。
      他这辈子,经历了很多不幸的事情。他已经变得很坚强,但他的心愿未了,他追求的盼望的生活一直没有实现。他非常不甘心。
      四、梦中的兰桥病好了
      前几天,他在病床上,我和他视频,他还说:“我有钱,我什么也不怕!”我安慰他要好好吃饭,配合治疗,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愿上天有好生之德,能给兰桥一个较好的结局。
      我想起很多很多往事,有些能写,有些不能写。但我听到兰桥得病的消息的时候,我真的很难过。
      在得知他有病的消息之后,有一天中午我睡午觉,忽然就梦见我住在老家的老院子里,感觉兰突然就从我大伯家院子里来到我家。我一看见他就非常惊喜,急忙问:“你出院了?你的病好了?”他笑着说:“好了!”说句心里话,梦中的我就像我有病好了一样,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又像内心十分喜爱的珍宝失而复得了,我内心不知道有多高兴。
      我从梦中醒来,心中十分惆怅。我知道,人生很多事情,你盼望的可能常常与你的愿望相反;梦里的事情,总是和人们的愿望不一样。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深深地感到伤心。兰桥这一生,从来没有享受过生活,他不太吃肉,也不喝酒,更不会赌博玩女人。他只知道拼命干活,他以为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实际上,他已经非常努力了,但他的命运并不如意。我只能在心里为他祈祷,但愿他的病能好起来,过年我请他吃好肉喝好酒。
      我这辈子,交往的人不多,成为知己的人更少。兰桥和我,尽管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命运不一样,但我们的内心相通,满怀真情,虽然遭遇无数风风雨雨,依然初心未改,依然坚守真心,我们两个属于肝胆相照的人。


本网记者:陕西黑龙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王金启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