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集团漳村矿:用真情回馈矿山 用镜头记录人生 | |||
煤炭资讯网 | 2023/11/18 12:03:08 人物展示 | ||
三十年来他在矿山的浓厚文艺氛围熏陶中汲取着养分,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馈着矿山,他就是山西潞安化工集团漳村矿的一名文艺工作者——原晋蜀。 也许有人认为,煤矿企业的文艺工作是风花雪月,仅是个点缀。也许有人认为,文艺与挖煤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煤矿只要多挖煤、多卖煤,抓好安全、挣了钱就行;但是,原晋蜀认为,煤矿的文艺工作也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黝黑的巷道中、在滚滚的乌金里同样蕴藏着大美和大爱。讴歌新时代的煤矿工人,是每一个煤矿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扎根于生活深处,文化的生命力才能长青长驻。 ![]() 矿山,不比繁华都市拥有不可比拟的文化氛围。生于斯、长于此的原晋蜀心知肚明。2005年,走上文体部长岗位上的他,就开始琢磨着如何能在这相对文化艺术贫瘠的矿区,浇灌出灿烂的艺术之花。 对于煤矿而言,娱乐项目相对较少。闲暇时,职工大多是看电视、打台球等,单一而乏味,有时矿上统一组织文体活动,职工的参与率也不高。为了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家属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原晋蜀经过广泛调研,从娱乐形式和内容上大胆创新和探索。他在传统大众娱乐项目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电影进社区”活动,将精心挑选的有时代感、有生活气息的电影在全矿六个小区巡回展映,点亮了职工夜生活,满足了职工新追求;常态化开展“卡拉 OK大家唱”活动,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搭建了一展歌喉,展示风采的舞台;创新和引进了“智力”运动会,象棋高手当众对垒,围棋爱好者在黑白棋子之间对决,“双升”爱好者斗智斗勇......夜幕降临,欢乐的笑声、喝彩声回荡在矿山的每个角落。 与此同时,在原晋蜀的努力推动和协调下,矿工会牵头组织成立了羽协、毽协等各种文体组织10余个,各个组织定期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愉悦了心情,强健了体魄。同时,在他的积极协调组织下,中断了长达二十七年的矿工运动会再次成为广大职工关注的体育热点,职工群众踊跃报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漳村矿有超过50%以上的职工参与和加入到各类文体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强健了职工的体魄,同时也培养了职工对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为企业发展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2018年,漳村矿被全国总工会、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职工体育示范单位”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年,原晋蜀和同事们代表潞安参加山西省《放飞中国梦》首届职工大合唱比赛。时间紧、任务重,排练难度大。原晋蜀夜不能寐,他与主创人员通力合作,创作出了带有浓厚煤海风色彩的情景组歌《矿工的情怀》。作品将合唱、情景、舞蹈有机结合,巧妙地将地方戏曲和劳动号子、民间小调贯穿其中,大胆采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合唱表演中,分章节、分段落地展现了矿工生活、工作等各个场景、集中展现了矿工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矿山的美好情怀。《矿工的情怀》在全省35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大赛的银奖。由于出色的表现,这支队伍被长治市总工会授予“集体二等功”荣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原晋蜀和同事精心创作了以歌颂煤矿工人为主题的歌曲《煤海先锋之歌》,一时间,在矿工中广为传唱。在2011年集团职工文艺汇演中,《煤海先锋之歌》一举获得了优秀创作节目奖。在当年的长治市郊区文艺汇演中获得了优秀节目奖。这首歌曲以视频的形式上传至优酷网后,累计点击率达数百万次。 服务矿山职工群众 “为了将每次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我就主动拿起了相机。我记得第一次记录活动好像是在1999年,那时候还是胶卷相机,是一台尼康FM2。一次活动只有一个胶卷,也就是只能拍36张照片。”在工会忙碌的工作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专业相机,黑色的机身、明亮的镜头一时间深深地吸引了他。但是36张张张成片的苛刻要求,给了初识摄影的原晋蜀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容错的空间。文体活动精彩的瞬间往往只是一瞬间,要拍好这个一瞬间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手中相机的掌控力。让他自己都未曾想到的是,从此刻端起相机,一举就是二十年。 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在第一次参加拍摄任务中自己的手忙脚乱,毫无章法。第一次的失败,让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吃透摄影这门艺术!为了将每一张照片都拍摄成功的作品,每次他在拍摄前都会做足“案头功”。他订阅和购买了大量的摄影专业书籍、刊物,利用业余时间“恶补”摄影专业知识。原晋蜀舍弃了休闲娱乐的时间,更多的日子里,伴随他的是一页一页地认真翻阅摄影书籍的哗哗声、写下心得体会和实践笔记的唰唰声。拍摄活动前,他总会静静地趴在办公桌上,总体勾画布局构图,模拟练习摄影技巧,走进拍摄现场认真选景,精准预判光比。 深谙“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学习摄影理论的同时,他广泛结识省、市摄影名师,登门拜访、拜师学艺。在各位摄影前辈和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完成了从一名摄影“门外汉”向“内行人”的华丽转身。至此,他不但成为了一名“摄影人”,他更是从策划活动、组织活动、记录活动……原晋蜀完成了多个角色的融合。相机,也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井下工人无惧脏和险,不怕苦和累,他们永远是我心中最可敬的人!对于我来说服务职工、服务矿山,这是我的选择,更是我的使命……”原晋蜀动情地表白。爱上摄影的他,从此就把幸福藏在了“快门”里,一部相机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在二十年的浓稠岁月里,他将镜头聚焦煤矿工人的奋斗风采,记录下矿山拼搏奋斗的时刻,用快门守望着潞安这片热土,他用自己的爱心和坚守,诠释着一名煤矿文艺工作者的担当与情怀。一张张矿工美图的拍摄,是他对矿工安全工作,健康生活,幸福快乐的记录;一幅幅秀美矿山美图的挖掘,是他对矿工奋斗诗篇的赞美。原晋蜀对于摄影有着自己的理解:当你按下快门的那瞬间,应该是外在的物与内在的心灵相碰撞的时刻。在这种碰撞中每个人都可以发现、思考和感悟。摄影,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限的快乐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在寻找美、发现美、传播美。 “当时拿起相机,我只是单纯作为一种爱好,更好地方便记录我的工作,但是在一次次拍摄中,我发现当时的想法过于狭隘了。”擅长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的他,在矿工身上找到了最美的一面---矿灯照亮了地心之美,乌金点亮了矿山的辉煌。 作为潞安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煤矿工人的生活不像诗人笔下那么浪漫,更不是世人偏见中的低庸,他们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沸腾的生活,火样的热情,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进取、拼搏。原晋蜀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伴随他成长的矿山和朝夕相处的矿工。天轮飞转的井架下,热火朝天的井口旁、奔驰南下的列车前……冒着风雪、顶着烈日,原晋蜀把对矿山的满腔热爱一一融入镜头,定格的瞬间,是对矿工的赞美,是对劳动的讴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他的一幅反映煤矿一线工人的摄影作品《矿山汉子》,荣获全国“寻找中国最美矿山”摄影大赛唯一金奖。 聚焦上党风土人情 “上党,自古天下脊!这片热土让我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丰富知识。相机,宣传了我的家乡,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这是原晋蜀对哺育他的沃土最深情的告白。 民俗,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的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极其珍贵的活化石。如何运用现代摄影艺术手段,把丰富多彩的民俗思想、文化及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最活泼的可视形象,直观地、真实地、永恒地记录下来,并通过图片及文字传播,再现出来,不但是民俗文化研究中最科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更是原晋蜀始终在深刻思考的一个课题。 原晋蜀爱拍民俗。无论是赶集还是庙会,或者是乡村大戏台,每一个热闹的人海中都能看到原晋蜀的身影。原晋蜀拍摄民俗,是源于他小时候的经历和儿时的记忆。其中七月初一长治庙会、二月初二宋村庙会、四月初四贾村庙会、二月十六宋村庙会……都成为了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说有笑买地东西的乡亲,好不热闹。他风趣的说:其实“赶庙会”,赶的是风土人情,会的是人间百态,留下的是时间记忆,见证的是家乡巨变。 “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而上党地域性的民俗活动更是多姿多彩。这些植根于中华文明厚土中的上党民俗文化,需要我们摄影师走到群众中去,用镜头去观察、记录这里的历史巨变。这些年来,用摄影的手段,记录有民族特色的生活习俗,已经成为了我多年的追求和职业习惯”原晋蜀动情的说道。 无论是翻开他的摄影集,还是浏览他的朋友圈,详细记录着他二十年间穿梭于漳河两岸,方圆百里上党大地不同的民俗,而这每一个民俗都有着老祖宗给予的别样内涵,很多典故他都如数家珍,很多历史他都能娓娓道来。他指着一张老照片说道:“这是十五年前平顺龙镇庙会的一张老照片,一个女同志怀里抱着孩子,孩子嘴里含着糖葫芦,妇女则扭头询问一双解放牌球鞋的价格,方寸之间浓缩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缩影。女同志怀中抱着的是家庭的未来,孩子含着的是生活的甜蜜,回力牌球鞋是购买给家庭的“顶梁柱”。 美好节日,千姿百态。用一幅或几幅照片准确地反映民俗活动,并非一件易事。这要求摄影者对所拍内容要事先有了解,并有一定的拍摄功底。只有熟悉环境的自然状态及人物自然生动的神态,才能表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原晋蜀拍的照片都是故事,他的每一张照片里所记录的,有看戏入迷跟着哼哼的老大爷、咧嘴大笑的老大娘、光腚乱跑的小娃娃……他喜欢记录这些真实的瞬间。“一组好的民俗摄影作品,就是一篇学术论文。民俗摄影是历史的记录,是人类的记忆,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摄影语言和造型法则来表现民俗事项,才能拍摄出既有强烈民俗特征,又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这是原晋蜀对于这片土地浓浓的爱恋,更是他对于民俗摄影自己的心得体会。 2010年,他的《山村社火》,荣获了山西省“千人看山西”摄影大赛三等奖。 钟情民俗一砖一瓦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古建筑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作为太行明珠的长治,更是文物大市。截止到2019年,长治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73处,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名,其中古建筑类最多,且多为古代寺庙,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兴寺、观音堂、大云院、龙门寺等等。从第一眼看到这些古建筑起,原晋蜀就深深地爱上了那蕴含厚重历史的一砖一瓦。五凤楼、大云院、天台庵……只要有古建筑的地方,都留下了原晋蜀的身影。 他取景框中的五凤楼殿宇高耸、布局灵活、古朴雄浑,层层挑角远近层叠,华檐翠壁,光彩耀目。特别是楼身比例和谐,结构壮丽精巧,斗拱粗硕,出檐深邃,四角翼飞,寓意“五凤展翅”;还有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的龙门寺,更是蕴含了历史悠久、现存文物建筑多、跨度时间长、石刻史料丰富的寺院代表;还要有大云院的普拍枋,更是中国木构古建中使用最早的实例,也是中国木构建筑由唐朝模数制向宋代营造法式演变的活化石。他用镜头将千年古建史融于方寸间,将对古建的热爱用图片的方式广为传播。十几年间,他行程三十多万公里,积累了十几块硬盘的拍摄素材,荣获全国、省、市各类奖项百余项。2017年,他的心爱之作《瑞雪红灯映古寺》荣获了“雪花杯”古建摄影大赛山西赛区三等奖…… 长路漫漫,追求不止。新时代、新征程标注着文艺工作者的新坐标、新追求。 “我是上党人,我深深地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将扎根一线,将镜头聚焦基层,记录凡人小事,赞美人间大爱。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以我的微薄之力弘扬上党文化。因为,在中国文化的悠久长河中,上党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这是原晋蜀钟情的爱,也是对这一砖一瓦的深情告白。 (原晋蜀个人简介:原晋蜀 ,男, 1973年生人,山西省长治县人,中共党员。现任山西潞安化工集团漳村煤矿工会副主席。中国光影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长治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 ![]() 图2:作品《矿山汉子》获寻找中国最美矿山摄影大赛金奖 ![]() 图3:作品《暖流》获山西省摄影大赛二等奖 ![]() 图4:作品《矿工兄弟》获山西网络摄影大赛一等奖 ![]() 图5:作品《秋染太行》 ![]() 图6:作品《沉睡的古桥》 ![]() 图7:作品《山村社火》组照获“千人摄影看山西”三等奖 ![]() 图8:作品《瑞雪红灯映古寺》荣获“雪花杯”古建摄影大赛山西赛区三等奖 ![]() 图9:作品《醉美太行》 ![]() 图10:作品《古刹新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