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煤炭资讯网 2023/8/26 10:39:09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中明确要求,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地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地质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使命担当。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坚持创新引领,发挥特色优势,以创新地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发展油气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学为支撑,努力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一、加强基础理论创新,支撑保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一是创新发展地质力学理论。继承发展李四光学术思想,从系统观念和构造体系出发,推进古板块运动和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大陆内部变形和深部地质过程研究,探索地球深部过程-表生作用协同演化及其能源资源环境效应。部署开展全球、中国大陆及重点区域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尺度层次的构造体系编图,组织编制中东亚新构造图、中国大陆及毗邻海域新生代构造体系图,深化区域基础地质理论认识。组织编制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图、长江中下游构造体系图、西藏构造体系图,剖析构造体系与能源资源的耦合关系,查明成矿成藏的地质构造背景事件。
  二是创新发展油气地质力学。以构造体系控制油气盆地为主线,开展重点地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完善构造演化控制油气富集与保存方法体系,剖析构造演化控制成盆-成烃-成藏的动力学机制。查明多期构造作用油气赋存和生排烃过程,研究盆山耦合背景下深层-超深层油气富集机理,探索油气富集探测技术。刻画复杂构造区油气成藏模式,完善重要盆地低勘探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技术。
  三是创新发展矿田构造学。深化基于现代构造学认识和技术方法的成矿机理和过程研究,以矿田构造解析为基础,围绕重点成矿带,运用地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等原理方法,研究构造学对矿田、矿床、矿体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与改造作用。创新深部成矿、非线性成矿预测技术,开展成矿构造体系三维建模和数值模拟,深化成矿深度与构造剥蚀测算方法,发展动力成岩成矿与构造控岩控矿理论和构造物理化学成矿预测理论,开辟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研究新路径。
  四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深层、复杂岩性储层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为能源资源开发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撑。深化矿质各向异性的数字化研究,研发地球化学局部奇异性指数算法,将成矿与控矿要素关系研究推向深入。
  二、理论指导找矿勘查实践,着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新成果新进展
  (一)支撑能源资源接续基地建设
  一是开展柴达木盆地能源资源基础地质调查。基于地层对比、岩性分析、沉积充填、重磁电震综合解释、钻井标定等方法手段,深入开展盆地构造与深层结构综合研究,摸清能源资源富集的区域地质概况。二是开展柴达木盆地重点区域多层系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调查。统筹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社会资金投入,部署推进柴达木盆地重点区域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查,提交勘查区块和数据资料包,助力建设新的能源基地。三是开展柴达木盆地油钾兼探调查。分析盆地重点地区新生代控盆、控矿构造分布及演化,查清区域成盐期沉积分布、动态演化及成钾物质来源。通过地层水化学、钻井储层解剖等手段相结合,分析油气、钾盐伴生机制,查明该区卤水分布规律。四是建设柴达木数字盆地。建立全流程、智能化的基础地质调查与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框架体系,实现盆地级别地质大数据集成融合及深部结构表达、分析、设计、仿真和决策三维可视化,解决盆地深部关键地质问题,服务整体评价和多能源资源综合调查。
  (二)拓展油气资源勘查后备区
  一是实施重点区域油气地质调查、遥感高光谱解译和大地电磁测量,调查区内的构造变形、断裂发育特征和火山岩分布特征,解剖发育的主要构造样式。二是开展地层综合对比研究,建立统一的年代地层格架,分析沉积物质物源方向,剖析调查区沉积充填序列及发育演化特征。三是通过典型野外露头和地球化学系统分析,建立烃源岩评价地球化学剖面。开展油源对比,确定海相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位,厘定调查区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分布。开展构造演化对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评价有效烃源岩生烃潜力。四是开展构造演化特点、有效烃源条件与分布、油气保存条件等成藏主控要素的综合评价,优选油气远景区。
  (三)圈定油气资源远景区域
  一是部署开展雪峰山隆起及周缘地区重点层系地层分布、关键构造变革期及构造变形、构造演化过程调查。对地层分布、断裂特征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构造样式、变形特征及构造活动期次,调查其地层地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史。通过平衡剖面分析,重塑构造演化过程,分析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动力学环境。二是研究埋藏、隆升、剥蚀与页岩气富集与破坏的耦合特征,阐明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分析页岩构造-热演化、油气组成变化和吸附过程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地质构造复杂区的页岩吸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成藏的控制。三是通过盖层封盖条件、构造隆升剥蚀、断裂作用、岩浆活动等对保存的影响分析,明确构造过程与页岩气保存的耦合关系。四是页岩气构造保存综合评价,划分构造保存单元,圈定页岩气远景区。
  (四)开展成矿带矿田构造调查
  一是开展成矿区带综合评价,重点解析矿集区典型矿床控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和动力学特征及深部延展趋势。二是查清不同类型矿种的构造控矿样式和不同样式下金属的产出形式、迁移沉淀机制。三是查明多级序构造对成矿的控制机理,结合必要的物化探及钻探验证,开展找矿靶区优选。四是以大比例尺矿点检查为基础,开展矿床/勘查区综合解剖和评价,构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提交找矿靶区,勘查区块建议及数据包,为矿权出让提供区块建议,促进建立关键矿产资源新基地。
  三、加强组织保障,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地质力学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协调推进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咨询专家组、技术方法攻关组、条件保障组、工作推进组,明确人员组成与工作职责。编制总体工作计划和专项工作方案,积极协调推进有关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工作实施,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组建老中青结合、梯次合理、专业齐全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三是加强平台支撑。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统一部署,共同申报深地探测与资源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打造国家地质科技创新的“火车头”,形成整体优势和效能。整合发挥已有科技平台的作用,推进建立李四光地质力学创新中心,打造单位层面的科技创新“火车头”,支撑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四是加强保障条件建设。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统一部署,系统谋划野外条件保障建设远景目标,切实推进野外条件保障现代化、标准化建设,纳入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条件保障体系,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工作实施提供装备与条件保障。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 邢树文)


来源:中国矿业网      编 辑:也禾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