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以工业之美 塑爱国之魂

煤炭资讯网 2024/10/30 11:17:33    能源

在浙江温岭乐清湾,一座大坝横跨江厦港南北,我国第一座双向潮汐能发电站,也是目前唯一在运的潮汐发电站就坐落于此。

image.png

图为浙江温岭潮汐电站与潮光电站同框全景

作为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试验基地的先驱,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历经50余载,见证了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多项探索,累计参与包括“863”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技研发课题7项,“全功能三叶片灯泡贯流潮汐发电”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世界领先,在时代变迁中不断绽放红色光芒。

今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新一批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浙江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光荣入选,这也是该电站的第13张“国家级”亮丽名片。

不畏艰难困苦 信仰历久弥坚

潮汐发电的动力来源是月亮引潮力造成的潮汐运动,因此电站也被亲切地称呼为“月亮使者”,而“月亮使者”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讲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普遍存在能源紧缺的问题,对本就能源匮乏的浙江而言,情况尤为严重。以温岭为例,由于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骤增,单靠大益山火力发电厂已远远无法满足当时的用电需求。“当时,温州的一名干部向中央写了一封信,针对浙东南沿海能源紧缺的现状,向中央提出能否开发乐清湾的潮汐能,建设一座清洁低碳的潮汐电站,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现年86岁高龄的潮汐电站第一任站长陈琳谦回忆道。

该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开发潮汐电站被列入国家电力发展远景规划。1970年7月,经过详细查勘,原水利电力部选址江厦港的七一围塘工程作为潮汐发电试点工程。1972年3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建设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并将其列为国家重要科学研究项目和“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重点包括潮汐能特点研究、潮汐机组研制、海工建筑物技术问题研究和综合利用等方面。

“当时,建设电站是国家的大事,附近十里八村的精壮劳力都来出工,牛拉人扛的那个热闹景象至今难忘。”电站原站长王浩平回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听老师傅们讲当年的奋斗故事,依然心潮澎湃。王浩平18岁就来到潮汐试验电站工作,见证了潮汐电站的发展历程。

image.png

图为1975年潮汐电站大坝合拢后建设人员合影

面对当时建设经验欠缺、设备物资匮乏、施工制造工艺落后等重重困难,电站经受住了动荡年月的考验,经过不懈努力,1980年5月4日,我国第一台自行研究、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的双向灯泡贯流式潮汐发电机组在电站正式投产发电。《人民日报》刊发了标题为《我国第一座双向潮汐电站发电》的报道,作为世纪性大事,它的投产发电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铭文中。到1985年底,电站5台机组相继完成建设、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3200千瓦。至此,我国首座双向潮汐能发电站在浙江温岭江厦港上正式建成,“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工程设计和研究”项目获第二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image.png

图为浙江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1—5号机组全部投产

从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到电站正式建成,不到10年时间,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一度引发社会关注。很多人还记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的《中国地理》初中课本中的一段话:“我国沿海的潮汐可以用来发电,但是现在还没有很好利用,只在浙江省温岭县江厦有一小型试验站。”小小潮汐电站,在无数人心中种下了逐梦绿色未来的种子。

2007年10月,在电站6号基坑上,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新型机组顺利投入运行,圆满实现潮汐发电机组正反向发电、正反向泄水和正反向水泵抽水的六工况运行,正、反向水力效率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至此,电站共安装6台双向灯泡贯流式潮汐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100千瓦,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四。

科技赋能强基 牢记使命担当

在漫长的建设运营过程中,潮汐试验电站面临过多次技术和运营难题。

电站先后完成1至5号机组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公用LCU系统、主变和线路保护系统等31项重点技术改造,特别是监控系统的成功改造,标志着电站由原来的常规继电器控制方式全面进入计算机自动监控的新时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2009年至2011年,电站结合机组大修,分别对3至5号机组的转轮、大轴和发电机进行改造,有效改善机组出力并降低振动,提高机组绝缘等级至F级,此后电站还陆续对2至5号机组调速器系统进行改造,使电站安全文明生产水平和综合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在机组改造期间,电站全面总结提炼防腐防污工作经验,不断选用新型防腐防污材料,并反复在制造工艺、防腐防污、金属保护等方面进行试验和论证,最终确定了新的防腐防污技术方案,不仅为潮汐电站的防腐防污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国今后开发其他海洋工程提供有效借鉴。

潮汐运动被称之为“海洋的呼吸”,一呼一吸之间暗藏着大海的惊人能量。如何将潮汐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这一项新的挑战摆在了全体潮电人的面前。为继续推动潮汐发电技术的进步,电站积极申报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正式展开新1号三叶片潮汐机组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image.png

图为中国第一台双向潮汐能发电机组

1号机组作为电站投运的第一台机组,不仅运行时间最久,而且机组容量最小,存在高水头时出现超负荷现象等问题。而新1号三叶片潮汐机组增效扩容改造项目作为国际上的首次工程应用,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且难度极大。电站联合清华大学深度调研合作,通过对叶片包角、厚度和进出口叶片安放角的组合策略优化,最终实现了叶片控流能力的提高,并完成了原1号机组的拆除、流道改造、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2015年8月,新1号机组顺利并网投运移交生产,正向水力效率达到88.7%,反向水利效率达到83.2%,机组额定容量达到700千瓦,成为世界首例在役全功能三叶片灯泡贯流潮汐发电机组,填补了我国潮汐发电机组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巩固了我国在灯泡贯流潮汐发电从技术研究、机组设计制造到电站建设运行的全面领先地位。

新1号机组改造项目创新亮点众多,入选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报告》,获得全国电力创新技术一等奖、“全国优秀海洋工程”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据此申报的“双向潮汐机组水力开发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捷报频传的背后,是电站为我国潮汐能源的利用储备了机组核心技术,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潮汐能源开发利用的领先地位,为我国后续建设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赓续红色血脉 传播潮汐魅力

作为世界领先的潮汐发电工程,电站历经40余载的风雨和辉煌,留下了包括潮汐能发电厂房、泄水闸等建筑物以及原1号机组、中央控制台等极其宝贵的工业遗产,蕴含着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无论是国内的中学课本还是国际的展览盛会,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业内人士,都对它“情有独钟”。

image.png

图为来访师生参观中国第一台双向潮汐能发电机组

 如今,“潮起潮落也发电”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能源科普研学“打卡点”,而身为国家工业遗产5个核心物项之一、承载着诸多荣誉的电站原1号机组,经过30多年的运行,已光荣完成历史使命,被拆除后的整机按原状陈列安装在潮汐发电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潮汐电站科普宣传新使命的“代言人”,每年吸引地方院校和社会各界近万人次来访参观。访客们在原1号机组面前驻足停留,深情凝望着这个从海下来到地上的庞然大物,轻轻抚摸着它高壮的机身,无不感叹它曾经的光辉。

“它是我们的老朋友,陪伴我们度过了职业生涯,彼此见证着潮汐能开发利用的点点滴滴。现在每天上班依然可以见到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开心,它是我们潮电人的梦想与光荣。”电站副站长葛金国感慨道。

2001年,电站建成潮汐发电展览馆,通过视频影像、图文展板、实物模型等,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讲解潮汐发电过程、课题研究成果、海洋经济发展等内容。这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专门用于宣传展示开发利用潮汐能源的科普馆,现已形成了以潮汐发电展览馆为主体、库区7处参观点为辅的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基地。

电站常年坚持公益免费开放,每逢周末、寒暑假和“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活动契机,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特色科普活动,通过形式各样的宣传方式展示潮汐电站的建设过程、所获荣誉、国际影响力,以及该集团开发海洋能源的先进经验和成果。通过与旅行社、学校等单位展开合作,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学生研学、工业旅游、科普教育相结合,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潮汐能源的魅力,成为周边区域多家旅行社的定点活动项目和中小学校的“第二课堂”。

image.png

图为清华大学能源管理硕士们参观新能源展示馆

作者:刘运武



来源:中国煤炭网      编 辑:肖平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