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宁:石亮河畔(报告文学) | |||
煤炭资讯网 | 2024/11/2 10:19:54 小说、故事、杂文 | ||
在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的石亮河畔,有一座设计年产120万吨的现代化煤矿——川南煤业古叙煤田石屏一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它的存在,为西南煤炭电力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作用。 川煤集团鼎能芙蓉川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矿井巷建设的重任。建设者们用勤劳和智慧,艰苦奋斗,鏖战了1100天,成功地布局了3万多米的地心蛛网。这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重点工程啊!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蜘蛛侠,在地心深处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将修道亿万年的乌金从黑暗中引出,让它闪亮登场,把光和热撒向人间。 一、挺进苍湾大峡谷 2006年的盛夏,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作为工程项目施工工作人员,先期陆续入场。我作为公司一名女同志,刚调到公司不久,为参与工程建设,通过竞争获得了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一职。公司领导和同事们都劝我不要去工地,说我没有下过基层,不知道工地的艰辛,担心我吃不了那个苦。但我内心深处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在呼唤着,当年红军在那里四渡赤水,而今我们要在那里建设煤矿,改变山区落后面貌,让人多么激情澎湃,那是我的梦想,我的追求。我要参加这个工程项目建设圆煤矿工地梦,我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我的足迹,见证这座煤矿的诞生。 于是,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工程项目地的征程。 (一) 几天后的清晨,我们乘坐拉着物资的双排座车,从公司总部出发了。一路上,车辆颠簸摇晃着,仿佛在跳着一场欢快的舞蹈。窗外的风景如画,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让人心旷神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况越来越差,车辆行驶得越来越缓慢。晚上23点,我们离开了太平渡的国道,转向了通往工程项目部的山间石子公路。瞬间,黄色的泥灰尘扬起,透过车窗,在月光下依稀隐约看到路边有一条泛着波光的小河流,这条河就是石亮河。一排排大树一晃而过。过了一会儿,空气中飘来了一阵阵酒香,居然看到了“仙谭酒厂”的标牌。心里想好安逸,工地需用酒时购厂价酒可方便了。在星光照耀下,我们终于在半夜子时驶进了山野间一个大门围墙内,一排红砖墙简易工房旁,司机笑着对我说:“到了。” 迎接我们的只有公司兼任工程项目部负责人的李副总经理和一名工程技术员。他们简单地问候了我们几句,就叫我们直接搬下物资入库。项目部筹备前期没有其他人,李副总和我们共四人就是搬运工,把一车物资卸进了库房。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衫,没有一个人抱怨,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完成项目部的筹备工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来乍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却被眼前的景象吓得惊叫起来。床上水泥瓦房顶的木头横梁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千脚虫,它们一股一堆地缠在一起,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聚会。我惊恐地跳下床,却发现室内四周白色的墙上也是爬满了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虫子。天哪,这是什么环境啊! 我急忙打开房门跑出去,希望能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然而,门前硬化了水泥的小路上也是密集地布满了千脚虫。它们似乎无处不在,让我无处可逃。同事们听到我的叫声后,纷纷开门探出头来,笑着对我说:“这里是原始大峡谷,环境潮湿,这些千脚虫咬不了人的,没有毒,一会儿太阳出来温度升高一晒就死掉了。” 听了他们的话,我心中的恐惧稍微减轻了一些。但是,每天晚上与千脚虫为伴的日子还是让我感到无比的困扰。有时候早上醒来,我会发现身子下面还压着几只从房顶木棒上掉下来的千脚虫,那种感觉真的让人难以忍受。 为了能睡个安稳觉,我想了一个办法,去县城买了一个蚊帐罩在床上,四周密封扎起。这样一来,终于可以摆脱千脚虫的困扰,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我们向甲方工作人员询问为何会有如此众多的千脚虫?甲方人员告诉我们,在他们刚来筹备初期,峡谷里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茅草,泥土潮湿,气候温暖,虫物众多,以至于无人敢踏入这片荒野的峡谷。甲方的小吴笑着说:“那天川南煤业的揭董事长一行人来到工地现场办公,中午在职工食堂吃饭时,桌上刚端来一碗汤,就有几只千脚虫从房顶上打架掉下来,泡在了汤里,让人顿时没有了食欲。”董事长感慨地说:“为了早日建成石屏煤矿,让革命老区的地方经济腾飞,实现川南煤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志们不辞辛劳,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没有一个人退缩,我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后来,我们与甲方人员一同合作,用了几种农药喷杀千脚虫。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基本消灭了这些害虫。但是,我们知道,这些虫子是从泥土里爬出来的,只要环境没有改变,它们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出现。 煤矿选址坐落在苍湾大峽谷底。工地四周喀斯特岩山峰高耸,紧贴着通往距山顶10公里的石屏小镇公路。金黄色的石亮河水在工地旁流过,那金黄色的河水是从山上已停业多年的劳改单位硫黄厂矿渣山堆里浸渍出来的,极具腐蚀性。有脚气病的人去泡几次水就会痊愈。时间久了,流经的石亮河小河床也被染成了金黄色,这个峽谷又叫黄金大峽谷。 有一天,村民们在工地旁的河里捉到了一只近百斤的金色老龟,立即被人花100元抢买走了。那只老龟的壳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神秘。 在荒野峡谷中筹建矿井建设时,川南煤业甲方早在两年前就修建了众多职工临时宿舍,但提供给施工单位的房舍数量有限。为迎接千人规模的施工队伍,我们在甲方指定的地点增建了许多职工临时简易房子,房子均为红砖墙、水泥石棉瓦房顶的结构。然而,一旦阳光炽热,室内温度就远超室外,每晚我们都热得难以入眠,深夜时仍坐在门前闲聊消暑。白天工作繁忙而琐碎,身体逐渐难以承受。我远方的亲人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购置了一台二手窗机空调捎来,同寝室的女会计欣喜若狂,致电远方的老公让他放心,我们总算能睡着觉了。 一个月后,公司第一批矿建队伍数百人乘坐十多辆大客车,浩浩荡荡驶来,从此,苍湾大峽谷沸腾了。主平硐广场上空彩旗招展,人山人海,热闹无比,甲乙双方近千人共同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动员大会仪式。在仪式结束后,推土机马达轰鸣开进作业地点,主平硐井口挂口的首炮由我们施工4队职工点燃。为保障安全,甲乙双方工作人员在公路及两侧的零星农家房区域设置岗哨。我在他们吹响警戒放炮哨后,穿跳过谷底金色小河石墩,匆匆跑上距离井口炮点200米的斜坡上,躲在大石头旁举起相机,“轰隆”一声巨响,拍下了新建矿井的第一炮烟云,心中满是自豪。晚餐时,在职工食堂里,甲乙双方的施工人员举行庆祝,举杯共同祝愿矿井建设顺利进行。 (二) 在那个盛夏,烈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一切烤焦。夜晚,雷鸣闪电,暴雨狂泻,一场巨大的山洪卷来,如猛兽般肆虐,将我们安放在小河边泉水处抽取生活用水的潜水泵冲得无影无踪。这突如其来的洪灾,让甲乙双方都陷入了生活用水的困境。 甲方迅速采取行动,调动了矿山消防车拉水,以解决职工食堂的吃饭问题。然而,职工们洗澡的难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施工下班的职工们已经三天没有水洗澡了,他们身上沾满了汗水和泥土,疲惫不堪。 大家束手无策,李副总经理思考半晌,果断地做出了决定:调出所有施工车辆,将下班的职工们一趟趟地送到五公里外的仙谭酒厂取水点旁下游小溪里洗澡。这个消息让职工们兴奋不已,他们终于可以洗去一身的疲惫和污垢。 当我们来到小溪边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无比惊喜。溪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银丝带在山间舞动。职工们在溪水中嬉戏打闹,笑声和欢呼声回荡在整个山谷。我也忍不住穿着外衣跳进了溪水里,感受着清凉的水流抚摸着肌肤,心情格外愉悦。 在那一刻,我忘记了工作的艰苦和压力,与男职工们融洽地相处在一起,心中充满了快乐。我们一起在溪水中玩耍,互相泼水,分享着彼此的喜悦。虽然只是简单地洗澡,但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力量。 就这样,我们连续在小溪里洗了一周,直到洪水退去,工地生活才恢复了正常。 公司的王牌掘进4队担任了主平硐井巷掘进施工任务。他们迎难而上,采用曾在全国推广的川南建工“快速掘进方法”,以惊人的速度向地心深处推进。在18平方米的主井大断面巷道施工中,他们以炮掘日进12米的速度,月完成346米的进尺,展现出了卓越的施工能力。 该队苏队长管理精细有方,对材料工具的消耗每天亲自清点把关。在井口专门设立了材料工具修理房,安排了一位有技术、爱岗敬业的50多岁老共产党员陈师傅负责回收、维修和材料发放工作。陈师傅带着他的妻子一起生活在修理房旁边用水泥瓦搭建的小窝棚里,他们默默地为队上维修工具,贡献着自己有限的力量。 一天傍晚,我去井口旁的小河边散步,远远望去,隐约看到一堆香火,有一个人跪在地上磕头。当我走近时,才发现原来是陈师傅。他告诉我,他的岳母去世了,但由于工程施工任务紧,他认为自己不能离开工地,以免影响队上的施工进度。于是,他只能让妻子回去处理善后事宜,而自己则留在工地继续工作。 陈师傅向着母亲的方向,遥寄哀思,祈求母亲的原谅。他说:“眼下的工程任务紧,一点不能耽误,”承诺待工程完工后,一定会到母亲的坟前祭奠。看着他满脸的哀伤,我的眼里浸满了泪水。他的坚守让我深受感动,这看似普通平凡的事情,却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煤矿井下的地质条件极其恶劣,灾害频繁发生。在工程合同书上,明确标注了这是一个喀斯特地貌、高瓦斯灾害矿井。地下溶洞、断层等地质灾害多,施工过程中随时会面临严重困难和巨大的阻碍。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安全,项目部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团队实行了24小时井下现场跟班作业制度,严格管控现场掘进生产和安全。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隐患,确保矿工们的生命安全。 然而,尽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灾难还是在8月的一天突然降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以其每小时7万多立方的流量在井下突发,仅仅一个小时,就把长1800米、高5米、面积18平方米的主井巷道淹没大半,只剩下0.5米左右的空顶洞口。井口地面的工业广场堆放的生产物资、设备被冲走,地面塌陷。更令人担忧的是,还有掘进4队一个班的13名矿工在井下施工,他们的生死未知,情况十分危急。 甲乙双方的管理人员立即赶到主平硐井口现场,紧急研究营救方案。第一批救护队员穿着潜水服接近洞口,但被洪水瞬间冲了出来,他们高喊着水流太急了,无法进入。片刻之后,又一批救护队员勇敢地挺身而出,他们从洞顶外端上面吊绳下到洞口侧边的顶部风水管道上,趴着往里前进,终于在巷道离井口800米处发现了5名紧紧抓住水管道的矿工。经过一个小时的艰难营救,他们将这5名矿工一个个安全地转送出来。 与此同时,另有2名职工凭借自己的力量顺着巷道从水里游了出来。当他们冲到洞口时,由于水流的冲击,工作裤被冲掉,下身赤裸着。当他们看到现场还有女同志站在水中时,下意识地蹲在水里,不敢站起来。领导见状,立即让我迅速转身,避免尴尬。随后,这2名职工被大家护拥着离开水面广场,送上了救护车,交由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然而,还有6名矿工依然没有消息。营救工作仍在继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2个小时后,从里面游出来的救护队员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在里面1200米处的斜坡上发现了一个叉洞巷,那里比水面要高一些,没有被淹没。他们听到了职工们在里面的喊话声,确认他们暂时是安全的。这个消息让现场的管理人员和在广场侧面蹲地上等待消息的家属们如释重负,大家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还活着!”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消息啊! 大家一直守望在井口,焦急地等待着。又过了几个小时,水消退了一些,在救护队员的努力营救下,这6名矿工全部平安返回地面。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放下了,大家相拥而泣,为矿工们的脱险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在这场与洪水的生死较量中,我们见证了人性的光辉和团结的力量。管理人员的果断决策、救护队员的英勇无畏、矿工们的顽强自救以及家属们的焦急等待,无不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坚韧和勇气。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是无比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关爱身边的人。同时,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在煤矿井下的工人兄弟们充满了敬意,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这场洪水来势汹汹,以其时间短、流量大震撼人们。掘进4队的职工受到了惊吓,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职工说,自己从事掘进工作20多年了,还从未遇到过如此凶险的井下水灾,而且地下阴河溶洞颇多,井巷施工条件太差,安全堪忧。职工队伍中出现不稳定情绪,甚至有部分职工提出了辞职要求。 孙书记是4队的老党支部书记,他经验丰富,听见职工议论,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不顾抢险救灾,安抚职工的疲劳,连夜到职工宿舍进行走访谈心,深入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他还组织召开了党员、班组长、队干大会,项目部领导到会,对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宣讲。项目部领导在会上表态:“甲乙双方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来管控和治理出现的灾害问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孙书记呼吁大家,在目前情况下,大家要发扬建工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精神,迎难而上,继续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工程建设。 在甲乙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查找原因,邀请四川煤田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矿业大学治理水害的专家到现场指导参与治理,采用三维地震勘探等多项技术,成功地治理水害问题,职工信心逐渐恢复。为了进一步稳定队伍,公司总部和项目部从安全生产、后勤管理服务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质量,做到细致周到。让广大职工真切地感受到,公司依靠职工发展,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在甲乙双方的携手努力下,职工信心坚定,工程建设得以稳步、安全地向前推进。 (三) 一天,地面工地放炮时,一块飞石击中了附近一户村民菜地里的一棵菜。大家都说这户人家很难缠,经常声称工人踩坏了他的田地,动不动就到项目部吵闹,甚至还扬言要封堵公路,真是惹不起。这次还真让他抓住了把柄。他在工地闹了一通后,叫几个人搬来几块大石头,把通往矿井广场的公路给堵住了,导致生产物资无法运进来。 办公室的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向我报告这件事,我立刻通知甲方人员一起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协调处理。 我之前和这位村民接触过,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他有一个年幼的女儿。我和他诚心诚意地交谈,拉家常,叙乡情,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到了吃饭时间,我还自掏腰包请他吃饭。在交谈中,我发现他对当地工人的工资收入和矿井的安全问题很关心,我意识到他可能想来我们这里工作。当时项目部正好需要招收矿工下井,我向他详细介绍了矿井的安全措施后,他打消了顾虑。我觉得他纯朴直率,坦诚地对他说:“你姓陈,我家老公也姓陈,我应该叫你陈大哥,我们也算是有缘分。如果大哥愿意,我就收你家小女儿为干女儿。”那人听了,顿时喜笑颜开,连连向我道歉,马上叫人把石头搬走了。陈大哥说:“周边村社的人我都熟悉,有什么事尽管找我。”他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帮妹子解决一些问题。” 刚送走陈大哥,就接到了李副总经理的电话:“我们的主平硐巷道从两户农舍楼房底下穿过的人家,因为房屋出现了明显的裂痕,他们要来阻止施工,你尽快去了解一下情况。” 我意识到这事情很紧急,一定是影响到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否则经理不会着急给我来电话,放下电话顶着烈日,我直接去了那户人家。房主是村里一位60多岁的乡村医生,姓刘,开着一家小诊所。和他闲聊了一会儿后,我向他表明,施工导致房屋受损,单位一定会负责修缮,请他放心。我告诉他,工地上有数百上千的职工家属,承诺只要职工需要吃药或有轻微外伤需要医治,我们就把他的小诊所设为医疗点,并按月结账。他听了我的话,脸上露出了喜悦,心情也变得轻松舒畅起来。 两天后,我陪着患感冒的职工去他那里看病买药,他非常客气,还让座、泡茶。不久,施工人员对两户房屋的治理修补也让他感到满意。从那以后,这位乡村医生一直支持我们的施工作业,在协调周边关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乡村医生紧邻的另外一家,是他的远房亲戚刘兄弟,在家里经营羊肉火锅。我们经常去光顾,关系很融洽,他有什么问题通过口头方式就直接转达给我们。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主平硐巷道施工得以顺利穿越向地心深处延伸。 在工地的日子里,只要一有空闲,我们走村串户,了解村民们的情况,和他们交流思想,与有影响力的村民交朋友,赢得他们的信任。我们把工地周边村民的家庭情况记录在本子上,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沟通思想、化解矛盾。还开展必要的帮扶工作,了解村民的养殖种植情况,把他们剩余的农产品卖给项目部职工家属。如果年龄和身体状况允许,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可以优先考虑解决就业困难的家庭成员上岗,由于诚恳对待村民,我们和周边村民的情谊越来越深厚。 随着井巷延伸,隆冬时节,掘进施工到了煤层区域。很快,主平垌出煤矸的消息不胫而走,周边村民们奔走相告,兴奋不已。我们也高兴职工食堂和洗澡锅炉房也无需再花钱购买煤炭了。然而,蜂拥而至的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来到井口广场,将煤渣挑背回家自用。一时,广场上机车穿梭的正常安全生产秩序受到了影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面对工业广场村民疯抢煤渣,无论我们如何呼喊,村民们都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地捡拾煤渣。我们通知来了保安,也请来了镇、村协调工作人员,均无济于事。一车又一车的煤渣很快被村民们搬走了。 第二天,当地镇上一位名叫青三哥的“名人”来到了现场,与我们协商要全部购下掘进煤矸。他站在煤堆上,手一挥,高声叫喊着:“这些煤全部是我的了,看谁还敢捡煤,全部闪开,否则,我就对不起大家了哟!”这一招果然奏效,捡煤的村民们极不情愿地退出了工业广场,安全生产秩序得以恢复正常。 通常工地施工和村民之间出现纠纷,我们迅速赶到现场,能够表明态度处理的事情,及时向村民作出承诺,并尽快解决;对于需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处理的事项,我们不拖延。坚持矛盾早处理,纠纷早化解,小事不过夜,凭着真诚的态度和高效办事作风,获得了村民的理解和配合。 (四) 一天,掘进4队一班职工,在队长指挥下,精神抖擞地推进快速掘进,班长说:“我们今天的进度一定要超过二班,不能让那几爷子把我们看扁了。”大伙齐声说:“对头!”队长见大家信心满怀,笑了笑。打眼任务完成后,放炮员装填好炸药,施工人员全部撤退到安全地带,“轰隆”一声闷响,一股气浪冲出井巷。10多分钟后,大家来到碛头断面,一看脚下竟出现了一个大的溶洞,这一突如其来的地质难题给整个工程进度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溶洞大约有5米宽,下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仿佛是一个无尽的深渊。队长立即汇报给项目部调度室,很快,项目李副总经理组织项目技术团队小心翼翼地进到溶洞口边。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大的坑洞,坑洞深不见底,里面传来阵阵阴森的风声,让人毛骨悚然。 队长眉头紧锁,他深知这个坑洞的危险性,但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他必须派人下去探测情况。一名勇敢的队员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他系上绳索,慢慢地降入坑洞。绳索不断下降,5米、10米……但仍不见坑底,大家的面色愈发严峻。 终于,下面传来了声音:“到底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坑洞里面非常潮湿,墙壁上长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仿佛是一张张狰狞的面孔。队员小心翼翼地走着,突然,他感觉到脚下一滑,整个人扑倒在湿滑的石缝里。 地洞里面非常狭窄,队员只能匍匐前进。他摸索着前进,突然,他感觉到前面有一个巨大的物体。他用矿灯一照,发现是一个高耸入云的石笋,仿佛是一根擎天柱,支撑着整个溶洞。 经过艰难探索,队员终于回到了洞口。他把溶洞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项目部的技术团队,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公司随即组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地质专家奔赴工地,进行现场勘察和分析。他们深入了解灰岩溶洞的地质特征、规模和稳定性,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 在治理溶洞的过程中,施工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溶洞的存在可能导致围岩失稳,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其次,溶洞内可能存在地下水,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此外,溶洞的处理还需要考虑到工程的进度和成本,确保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施工团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他们运用了地质雷达、超前钻探等技术手段,对溶洞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预测,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施工团队还采用了铺设钢轨支撑、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注浆加固等措施,对溶洞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和加固,确保了围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治理溶洞的过程中,施工团队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以赴地推进工程进度。 经过施工团队的不懈努力,溶洞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井巷延伸工程安全顺利推进。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施工团队过硬的技术和胆略,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在总结会上,项目部李副总经理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只要我们秉持着科学、严谨、创新的态度,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够克服施工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取得突出的成就!”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继续努力,为工程的顺利完成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跃进华阳山 2007年的春天,主平硐工程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着,煤矿主风井的掘进建设迫在眉睫。为了提高施工效率,甲乙双方决定开展风井巷道与主平硐巷道的对掘工作,贯通后,井下的矸石将全部通过主风井口提升运输排出去。 风井口位于苍湾大峡谷附近名叫华阳山的半山腰,此山海拔近千米,距离主平硐工业区有25公里之遥。旁边有一个已经关闭停产的私人小煤矿,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山坡上居住着10多户村民,他们的农耕地就在井口山坡附近。井口周边树木繁茂,需要先进行拓荒平地,才能开始施工。此外,我们还需要在山坡上修建能够容纳1000余人居住的职工家属临时宿舍和项目部指挥生产工程用房。随后,将有6个施工队分别进入井下进行掘进施工。 根据项目部的工作安排,我们业务部门及相关人员要全部搬迁到风井驻扎,以便更好地指挥安全生产。主平硐则留下一批人员,负责各项工作的协调和管理,确保两边工作都能得到顺利开展。 (一) 选好了风井平场开工的日子,那天,阳光明媚,天空格外湛蓝,项目部组织了所有施工车辆,从主平硐工地拉上100余名职工和管理人员,前往华阳山风井施工地开展地面拓荒砍树工作。职工们带着砍刀、钢钎、锄头等工具,兴致勃勃地跳上车。我也激动地挎上照相机,带上布置场地氛围的彩旗和安全警示标牌,跟着上了车,期待着再次见证风井工地的开工。 一路上,车上的人们欢声笑语,情绪高涨。当看到山下仙谭酒厂的全貌,闻到晨雾中弥漫的酒香时,一些调皮的职工唱起了酒歌:“喝了咱的酒呀,上下通气不咳嗽……”我趁机高声起歌,指挥大家唱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歌,响亮的歌声在山间回荡,一些村民也被歌声吸引从坡上农家屋里出来站在山地边,大声吆喝着高兴地向我们招手。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到达了山上的施工地。 在项目部划定的范围内,职工们争先恐后地开始砍树。我带着两名职工在四周边界插上彩旗,钉上安全警示标牌,然后赶紧举起相机,拍下这热闹的劳动场面。有的人喊着劳动号子,数着数一起将树推倒,还比赛谁砍的树更多。施工6队的王队长和几名工人向我招手,调皮地说:“主任,没有力气了怎么办?”我说:“把你们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就砍倒了。”他们开心地大笑,翻着狡黠的眼神问:“吃谁的奶呢”?我赶紧拍照,笑着对他说:“你喜欢吃奶,叫你老婆给你买个奶嘴含着噻。”然后,我迅速跑开了,一路上还能听到他们开玩笑得意的笑声…… 华阳山沟两岸的山坡上,我们需要租用土地来修建临时宿舍。镇政府派出副镇长和甲方工作人员来到工地现场,帮助协调农户的工作。这里的几户村民都姓王,除了正常的租地和补偿费用外,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多要一些费用。王家二兄弟房前坎下有一块100多平方米的田,他提出田里有100多公斤鱼需要进行补偿。当我们放水后,只抓到了不到5公斤的小鱼,无奈,我们就在他家当着他把鱼加工吃了,看见我们又说又笑豁达乐观的样子,他尴尬地笑了笑,和颜悦色地与我们商量起补偿事宜,真有意思。 在这山沟里修建职工临时住房非常困难,每天都有这几户人家的老人或儿子出来阻工,不断增加他们认为未补偿的费用。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修建在王家大兄弟房旁的水泥瓦房子,水泥瓦屋顶总是在夜间被石头砸出大洞。由于没有现场证据,公安派出所也无法处理。 无奈之下,因为职工队伍马上要进场入住了,项目部领导安排我一个女同志晚上独自留在无人的山上临时住宿,观察房屋在夜晚如何莫名其妙地出现损坏。我虽心里害怕,但想到大批职工很快要进场,工期进度不能耽误,只好鼓起勇气,勇敢面对。天渐渐黑了下来,我独自一人住在没有接通电源、门窗还没有安装好的房间里,找了一块施工木板挡住门口,躲在窗口旁边,借着月光紧紧盯着小路上是否有人走动,竖起耳朵听着周边动静。心里想好了如何与对方较量:当看到那个黑人影出现举起石块朝房顶砸来时,我会立即用电筒射向他的眼睛,并大声诈喊:“杜队长,吴师傅,快抓住坏人”,然后立即电话通知公安派出所报警。但是整个晚上都没有异常情况,只有我自己的心跳声和田野里的蛙鸣声。因为害怕睡着后不安全,我已经完全没有睡意,无事可做的我眺望着天空,数着星星,还认出了北斗星的方位,想起远方的故乡和亲人,于是我写了一首诗《星与山野的夜语》: 在星星寂静的山野, 风轻抚着草叶的梦。 月光洒下银白的纱, 朦胧了大地的轮廓。 星星眨着眼, 窥视着山野的秘密。 虫鸣似夜的交响, 奏响在幽林的深处。 寂静并非孤独的使者, 而是心灵的栖息之所。 山影沉默, 却饱含故事, 星辰遥远, 却传递希望。 躺在这山野的怀抱, 与星星对望。 思绪飘飞在无垠的夜空, 心,沉醉在宁静的故乡。 繁星点点照亮前行的路, 山野的寂静赋予灵魂安抚。 在这苍茫天地间, 找到了内心永恒的归宿。 (二) 为了保障井下施工和职工的生活用水,我们必须找到稳定的水源。 听闻原华阳煤矿有一个取水池,经过实地观察和了解,我们与华阳煤矿老板协商,以租赁的方式获得了该水源的使用权,只需自行接管安装抽水泵即可使用。 然而,原负责看守抽水的村民老王却不同意,他提出要为我们提供抽水服务,并要求支付工资。当然是可以的。我们以为支付月薪这样就能解决供水问题了,可没想到之后经常出现断水情况。原来,这都是老王在搞鬼,他每次都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增加周末工资、夜班费等,如果我们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停水,还不允许我们自己抽水。 “这可不行!他这样长期折腾我们,而且以后一个水源也无法满足井下多条巷道同时掘进生产的需求。”项目部李副总经理说道,公司严总经理也为此忧心忡忡,气愤不已。于是,他们与机电队长一起,带领着几名工人深入无人行走的山沟沟,寻找新的水源。 沟里荆棘密布,他们还遇到了蛇,但这并没有让他们退缩。中午累了,他们就躺在大石头上稍作休息,望着天空飘着的白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找到水源绝不罢休!苍天不负有心人,傍晚时分,终于在山沟下游出口沟底侧面岩层中发现了一大股清澈的泉水涌出。“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一个蓄水池,然后用二级扬程水泵将水提上山,送入水池。”严总经理拍着大腿咧着大嘴脸上笑开了花。 次日,我们搬运材料修建取水池,然而还不到半天,就有村民匆忙赶来阻止施工。其中一位年长的村民手指着取水口说道:“你们不能在这里取水,这股水是我们下游几十户农家生活和农田灌溉的用水。”其他几人有的双手抱胸,脸上都是不予理会的神情。 我从包里拿出香烟,恭敬地递给每位村民,想缓和一下气氛。但那位说话的人用手一推,拒绝了我的好意。 一位职工低声对我说:“这股泉水沿途并没看到有人用这水,也没有看到有引水设施,他们这明显是不想让我们用水。” 想到我们这么多职工和家属在这里进行工程建设和生活,却连基本的生产生活用水都无法解决,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我耐着性子向村民们详细了解情况,然后立即下山找到甲方分管领导,讲述了寻水用水的困难,他们对此高度重视,马上联系了镇党委书记,安排第二天一同到山上召开村民大会,解决取水问题。 43户村民每家都派了一个代表参加了镇党委书记组织的村民大会。 会上,村民们表示这股泉水是他们的命根子,生活和种地都离不开它,所以不同意我们分流取水。甲方党委雷书记详细介绍了工地的施工情况,强调需要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镇党委书记也进行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宣讲,要求广大村民帮助和支持矿井施工建设,并让每个村民表态。 但最终的表态结果仍然是不同意取水。 项目李副总经理对村民说:“如果没有水,施工队就得停工,我们只能去别的地方找水,引过来后才能施工,这对工程的影响非常大。山上的这水不用就流走了,这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这跟我们没关系,反正我们村里自古以来就是用这水灌溉农田,你们不能影响到我们。”一位村民仍然这样说着。 见此情景,我非常失望,看到清澈的泉水白白流走,泪水忍不住涌上眼眶,我抑制不住情绪,发自内心地想再次争取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便站在村民中间大声说道:“乡亲们,请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再决定是否让我们取水。”刹那间,在场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我。 我不顾一切地大声对村民们说:“我们施工队伍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片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感恩并造福当地革命群众的后代。感谢父老乡亲们在我们前期进场施工时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就像当年支持红军渡河一样。” “这里群山环绕,地势险峻,常年与外界隔绝,生活条件艰苦,尤其缺医少药,上学也非常不方便。我们来这里建设企业,修建公路,就是为了逐步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现在我们山上的施工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但是没有水,我们的工程将被迫停止,上千职工家属将无法正常生活。“那天,我看到村里的陈大伯,他衣着破旧,两个儿子因为这里贫穷,外出打工多年未归,老爸生病去医院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坐上车。我问他,如果我们来建设这里,以后年轻人不用出远门打工就能在家门口工作,去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坐车,如果矿区有医院,小病就不用跑那么远;人口多了还要新建学校,你们愿意变成这样吗?他说,如果真能这样,那就太好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可以发展经济,比如自己种的蔬菜、养的鸡和鸭,都可以卖给矿工们,有条件的还可以开饭店、办农家乐,开发服务业项目……” 我眼中闪烁着泪花,一番饱含深情的贴心话语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现在大家都需要用水,我们提出一个建议,让双方都能使用这股水源。我们将在这沟里修建蓄水池,首先是为了保证你们下游的用水,同时帮助你们修复下面的小引水沟,方便你们取水。我们承诺在春耕用水旺季时可以不用这水,秋冬季可以使用多余的水。在山坡水池下面的几户人家,还可以从我们山上的生活用水池里接出小水管,将水引到家中,这样就不用每天去挑水,节省了劳动力。如果家里有年轻人想要找工作,只要符合我们的招工条件,我们一定优先录取。总之,从现在起,在这山沟沟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要互相帮助,共同生存。恳请大家让我们共同享用这甘甜的泉水,我们一定会以建设优质工程来回报大家。” 我的话音刚落,山坡上的那几户村民就率先站起来表态,同意了取水方案。紧接着,镇党委书记表扬并肯定了这几户村民的支持。其他村民也相继投了赞成票,终于让这泉水可以流向山顶。 (三) 在那山峦环绕的陌生之地,黄超和刘小林等6名煤矿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背着行囊,带着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风井项目施工地实习。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 抬头高山耸立,低头山沟山谷,简陋的工棚,艰苦的生活条件,与他们想象中的工作环境相差甚远,这让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感到无比失落和迷茫。刘小林望着矮小工棚前坡地里一片荒芜的野草,走进房间,紧凑的屋子里一张简易的小床和一张凳子,心中泛起一丝苦涩;其他几位同学,也都面露难色,有的人甚至开始动了离开的心思。 就在他们心情沮丧的时候,项目部领导和同事们正在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当即把仅有的2间红砖墙水泥瓦房腾出安排给他们居住,而我们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让房搬家,甚至有时候只能在办公室里临时凑合。生活上,项目部领导总是笑容满面地询问他们对饭菜的需求,不定期地叮嘱职工食堂烹饪他们喜欢吃的家乡饭菜。在他们生日那一天,还精心安排一桌好菜,邀请寿星的好友们一起喝酒庆祝,欢声笑语久久在工棚中回荡。 项目部专门制定了“师带徒弟”的成长方案,让新来的大学生们快速步入专业技术和职务晋升通道,看见自己成长的未来希望。同时,还组织他们前往红军四渡赤水的太平渡原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年轻人们站在二郎渡口赤水河边,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红军当年的英勇事迹和经历的苦难,心中感慨万千。他们写出工作生活的心得体会,刊登在公司网站及《项目部动态》上。 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们通过参加一次次的体验活动,渐渐接受了这个艰苦的环境,融入这个温暖的集体,心中的阴霾也一点点散去。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们的关爱,通过勤奋努力地工作学习,全部从实习技术员按期转正为工程技术人员,其中有4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公司和亲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还收获了爱情的幸福生活。 大学生黄建华与村民老王家刚从南方打工回来的幺女儿相爱了,成了老王家的乘龙快婿。黄超和刘小林分别先后在工地职工食堂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他们把相恋多年的未婚妻叫来工地,住进了用水泥瓦围建起来仅有十来平方米的“婚房”,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婚礼是很有工地特色的,我作为婚礼主持人,手提一个安全宣传用的小喇叭话筒,宣布婚礼开始,新人入场。没有音箱放婚礼进行曲,他们就在大家哼唱的《婚礼进行曲》声中携手步入食堂;没有父母到场,项目部领导就是家长;没有亲朋好友到场,项目部同事和家属就是亲友团。炒几个菜,就是一桌婚宴。大家用一根筷子吊着一颗糖在空中悬着,让新郎和新娘站在凳子上抱着要一人吃一半,还要回答大家提问的:“甜不甜?”看着新娘幸福羞涩的样子,让大家高声喝彩,欢天喜地,开心热闹地把他们送入洞房。 然而,命运无常。刘小林的新娘子在工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她高兴地离开了工地,回到老家去孕育新生命。 到了年末春节前工地放假了,刘小林欢天喜地嚷着要回去当爸爸了。可是,在春节新年初一的上午,我们大家却接到了刘小林哭泣的电话:“老婆难产,和孩子一起死在了镇医院的手术台上……”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让幸福远离了他。 从此,刘小林变得少言寡语,埋头工作,总喜欢一个人独处,经常静静地发呆。他的情绪极度低迷,甚至有一天在工地口吐鲜血,被送到医院后确诊为“肝硬化”。 当我们来到医院慰问看望他时,发现他的身边竟然来了一位年轻姑娘。他介绍说,这是他已故妻子的闺蜜。公司总部为了照顾他能在市里医院长期治疗,将他调到了公司总部工程部上班。后来,他也喜获了这位闺蜜的爱情,一年后又喜得了一个儿子。我们才看到了他脸上重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项目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照顾下,新来的大学毕业生们渐渐适应了工地的生活,他们不再抱怨环境的艰苦,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黄超在一次工地的聚会上,端起酒杯,动情地说道:“我们日常被大家关怀,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温暖。”大家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四) 在矿山工地,安全为天,安全是家庭幸福生活的源泉。然而,不幸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井下安全运输事故,打破了工地平静的生活。 2007年10月19日清晨,我还在睡梦中,被手机铃声惊醒。一看时间,还不到6点,心里不禁一紧。接起电话,是调度员低沉急促的声音,通知我赶快到调度室有事。我翻身下床,披上衣服,快步跑到调度室。当我听到运输队跟车员余少杰在10分钟前发生井下运输安全事故当场死亡的消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昨天下午他还在项目部办公室前与我有说有笑,嚷着要领工资,怎么一夜之间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他的妻子刘六姐就住在工地临时宿舍里,还是安全协管宣传积极分子,是家属中出色的安全演讲队员。当我赶到她们家门口时,她已经知道了这个噩耗。看到我,她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悲痛欲绝地向我扑来,无力的双手搭在我的肩上。我把她紧紧地拥在怀里,我们一起痛哭流涕。只听到她一声声地哭诉:“我都是安全宣传员呀,安全宣传我那么认真积极地参加,还对矿工们安全嘱咐,怎么这种事这么快就落在我身上了呀,余少杰你是怎么注意安全的哟,我接受不了呀,以后家庭生活怎么办哟……”几个男职工赶来,才把哭昏倒地的刘六姐抱上床。一会儿,她醒来后挣扎着要去看余大哥。 公司决定把善后处理工作安排在叙永县殡仪馆。当我和家属姐妹们搀护着刘六姐坐上小车前往叙永县城宾馆时,我接到的任务是留下来在古蔺县城殡仪馆联系公安局法医尸检,然后护送余师傅的遗体到叙永县的殡仪馆吊唁及善后处理。刘六姐拉着我的手说:“有你陪着余大哥过来,我放心。” 可是,“怎么留下我呢?派个男同志不是更好吗?”我疑惑地问领导。“不行,你对公安局人员熟悉,便于协调联系。”领导直接回答了我。法医不巧正在一个边远村子里处理案件,深夜1点过才赶回,立即进行了尸检程序。我和另一名工人要连夜护送余少杰师傅的遗体前往叙永县殡仪馆,刘六姐和亲人们以及公司工作人员都在那里等着余师傅。 事故发生后,听闻余师傅是在下班之际,坐在平板车上,对机车司机的招呼置若罔闻,反而大声嚷道:“我干了30年运输工了都没出过事,还不懂安全吗?要你管呀。”然而,平板车被机车前抵下道后,他却不幸摔倒在轨道上,被机车从身上压过,身体有的部位竟只剩下一块皮吊着。法医解剖时,我因恐惧而不敢去看,只好在殡仪馆门外面静静等待。当通知启程前往叙永县时,一辆吉普车缓缓开过来,坐在后排窗口上的一位职工向我招手,示意我上车坐前排司机旁边。我满心疑惑地问道:“余师傅遗体装在哪个车上了呢?”他淡淡地说:“坐上来就知道了。” 我上车后,赫然发现左肩膀上抵靠着一个铝铁皮箱子,扭头一看,原来是装着余师傅遗体的殓箱子。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丝恐慌,余师傅的脚就在我的肩膀上啊。但我还是强装镇定,若无其事地喊道:“余大哥,你好好休息一会,我护送你到刘六姐处。”说着,我手里向车窗外撕丢着“钱纸”,车子缓缓地驶向山野。 我原本以为项目部会安排另一辆车和几名男职工一同前往,直至司机叫我上车,我才惊愕地发现,只有我和一名职工乘坐这辆令人毛骨悚然的车,在这阴冷漆黑的深夜,踏上那寂静得可怕的山区公路。 在前往叙永县城的60公里山路上,后排的职工早已进入梦乡。秋夜的公路两旁,山野森林静谧而茂密,一幢幢村舍也在夜色中沉入了梦乡,没有一丝光亮。四野一片寂静,只有蝉鸣声在空中回荡。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一路上大声地与司机交谈,询问他晚上开车是否害怕。司机坦然表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参与过老山战役,见过许多人死,所以并不害怕。 当车辆行驶到海拔1500多米的无人烟的箭竹坪荒野山坡时,突然,身后的箱子里传来了两次敲打箱壁的声响。我和司机不约而同地对望了一眼,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轻声问道:“你听到声音了吗?”我点了点头,声音有些颤抖地回答道:“听到了。”就在这时,我的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头也不敢回。 车辆继续前行了50米,那敲打箱壁的声音再次响起。司机突然把车停了下来,对着后面大喊一声:“起来看一下,有响声呢?”话音刚落,后面箱子下面突然传出一个声音:“是有声音哟。”我本能地回头一看,只见一只手从箱子下面伸出来,在空中晃动着,试图抓住箱子边框。在黑暗中,我看不清那个人的脸,只觉得他又瘦又高。他吊着箱子摸了摸箱顶,说道:“盖子滑了,声音是箱子里的内纸棺撞到箱壁了,我把它盖上。” 过了一会儿,司机见盖子还盖不上,只好下车去打开后门,帮助那个人一起将箱盖盖好。车内的工人依然熟睡着,而我却一直不敢回头,紧盯着闪亮的车仪表,心中充满了恐惧。原来,那个人是殡仪工作人员,一直就睡在遗体的箱子下面。 当司机重新启动车辆后,开玩笑地对我说:“看来余师傅还给我们一路开玩笑呀。”我壮着胆子对着箱子说道:“余大哥,你要听话好好躺着休息哟,半夜三更我们还要陪着你赶路,别捣蛋了哟。”然而,我的心里却在不停地犯嘀咕:“余大哥呀,生命没有彩排,如果你不是这样无视安全,违章坐车,就不会离开我们;如果你不是夜郎自大,对安全抱着侥幸心理,就不会命丧黄泉;如果你多记着亲人的安全嘱咐,就不会与家人阴阳两隔……” 这起安全事故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他在下班途中不听身边矿工的劝告,瞬间失去了生命,丢下了妻儿老小,让亲人、朋友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想到这些,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能这样护送余师傅一路走好,让他静静地安息,在天之灵得到朋友、同事的慰藉,又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 就这样,我心里的恐慌逐渐散去,只是不停地找话题与司机聊天,希望能让自己保持清醒。最终,我们平安地将余师傅送达了殡仪馆。 工地上的一位大嫂听说只派了我一个人去护送,在漆黑的夜晚,她一直担心我的安全。我回来后,大嫂看到我像往常一样平静,便问道:“你不害怕吗?”我回答:“害怕,但一想到遇难者是我们的工友,也就不那么紧张了”。在矿山,我早就习惯了女人也要像男人一样工作。 工地上,许多职工带着家属一起生活。他们住在简易的工棚临时宿舍里,平日里,女人们负责做饭和操持家务,男人们则上班工作。多年来,这些家属们早已习惯了工地的生活。当男人去上班后,她们会去附近的村民家或乡镇集市购买蔬菜、猪肉、禽蛋等,然后回家做饭、洗衣,日夜守护着自己的小家,过着简单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我熟悉工地上的每一户人家,公司倡导开展安全协管,筑牢矿山安全第二道防线工作。我们把矿嫂们组织起来,给她们分配不同的安全协管任务,通过井口送温暖、自编小节目、知识抢答赛等有趣的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安全叮嘱。刚开始的时候,一些年轻的小媳妇很害羞,扭扭捏捏的,一开口就脸红。当大家盯着她们看时,她们就会用双手捂住脸,害羞地往后退。你去拉她们往前站,她们反而会更加往后缩。但是,经过几次活动之后,她们变得非常大方,每个人都成为了安全协管的骨干。 公司后来把工亡余少杰师傅的儿子工作安排到了工地,刘六姐便和儿子继续生活在工地,每天为儿子做饭、洗衣,母子俩相互依靠。我经常找她谈心,关心她的生活,邀请她参加矿嫂安全协管。她看到我真心关爱大家,最终答应了。每次到掘进队安全宣讲时,她都会以自己丈夫血的教训,向工友们讲述安全的重要性。她噙着泪,叙述着丈夫的不幸,以及给家人带来的无尽痛苦和思念。情难舍,泪千行,逝者已矣。生命没有彩排,每一刻都弥足珍贵,而安全则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守护安全就是守护团圆和幸福。她的讲述深深触动了大家,许多矿工和矿嫂都噙着泪聆听。 工地上的群众安全教育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女人们的严格要求让男人们时刻惦记着家庭,大大减少了违章蛮干的行为。从那以后,直到工程竣工,工地再也没有发生过死亡事故。 (五) 冬天到了,山上气温本就比山下低几度。然而,2008年的隆冬时节,西南地区一场罕见的大雪灾却让情况变得更加严峻。这场50年未有的大雪灾,把国家电网供电线枢纽多处跨塔压断,全县境内停电了,工地也陷入了黑暗之中,一停就是一个星期,而且恢复供电的时间还遥遥无期。 冰雪无情地阻断了我们山上项目部工地唯一的进出公路,让我们陷入了与世隔绝的困境。1000多职工家属生活在水泥瓦围建的工棚里,工棚不保温,寒风从缝隙中钻入,室内温度与户外一样寒冷。有家属的职工还好,他们可以用做饭的小炭火炉取暖,而大多数职工自备的电取暖设备却因为停电而无法使用。一排排临时宿舍屋檐上挂满了冰凌,大雾迷茫着山野,在这滴水结冰的世界,有的职工只能成天钻进被窝里,不敢出来,甚至有个别职工被冻哭了,嚷着要项目部开车把他们送下山回家。 无奈,项目部派人到离工地80余公里的县城里采购取暖设备。然而,由于抢购的人太多,这些物资早已被抢购一空,采购也无计可施。在这关键时刻,项目部一班人开会后决定把有限的食堂用煤分发给广大职工家属取暖。 这期间,远在500公里外的公司总部领导们心急如焚。他们由严总经理带队,组成了慰问工作组并派出车辆,到沿途的各县、镇的超市采购了几百个暖手袋、上千副保暖手套和10多个大烤火炉,连夜送到工地山下。然而,道路结冰,车辆无法上山,他们到达山下,立马从山下步行爬山十多公里,火速将这些物资送到工地,发到施工队和职工手中,让职工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温暖。 在这场雪灾中,项目部的职工家属们经受了连续1个月雪灾停电停产的困难折磨。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围坐在烤火炉边,拉家常,谈生活,聊工作,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我和年轻人在雪地里雪松树下拍照留影,有的提笔写诗抒情,迎风长吟;我们还一起唱着:“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感慨着当年红军在这里的艰难岁月,歌声伴着雪花在山野飘荡,岁月为我们留下了这段难忘的时光。严寒没有击垮我们的斗志,却让我们更加互相关爱,团结一心。我们坚守在工地,没有人下山,终于扛过了寒冷的严冬,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六) 那是一个傍晚,风井工地旁的村民王家侄儿急匆匆地跑来叫我,说王家大兄弟的媳妇喝了农药,情况十分危急,让我快点帮忙派车送她去县医院抢救。我一听,人命关天,不敢有丝毫耽搁,马上跑去项目部调度室安排车辆,然后又迅速跑到王家大兄弟屋里。 当我赶到时,看到王家大兄弟的媳妇躺在床上,已经不省人事。王大兄弟趴在她身上大哭,嘴里不停地说着:“你不要死呀,我错了,以后会改正的,不与他们过不去了,你死了孩子和我怎么办呀……”他侄子在旁边告诉我:“对不起你们工程项目部的职工和家属,他前些日子总是与你们作对吵闹,这几天又阻公路,就是因为心里想不通,为什么你们没有租到他家里的地,导致他什么补偿收入都没有拿到。其实他老婆天天都在劝他,不要与你们作对,他就是不听,所以今天他老婆才以死来威胁。” 我这才明白,原来这几天甲乙双方的工作协调人员一直在公路现场做王家大兄弟的思想工作,可是他却油盐不进,不听劝说。每天坐在他家门前的公路中间,不许甲乙双方的车辆通过,已经造成了井下急需的生产物资不能及时运输到工地,甲方不得不报了公安派出所。 王家大兄弟和亲戚们跟着车辆连夜下山护送到了县人民医院抢救他的老婆。由于送医及时,经过抢救洗胃后,他的老婆苏醒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公安派出所的警察也来到了医院,把王家大兄弟戴上手铐抓走了。因为他阻碍国企安全生产,破坏正常交通秩序,还自己交代了原来那些水泥瓦房被砸出洞就是他干的,最终他被治安拘留了15天。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刚上华阳山时,修建在王家大兄弟房子旁边的水泥瓦房子屋顶,总是在夜间莫名其妙地被石头砸出洞,竟然是这个人干的。 他从看守所接受了法制教育出来以后,亲自来到了项目部,态度诚恳地向大家赔礼道歉,并且表示以后会与大家和谐相处,还会支持项目部工地的工作。 经历了这场意外的风波之后,华阳山上的工地终于拥有了一个良好的生产施工外部环境。安全生产工作也全面步入了正轨,井巷掘进进度每天都有令人振奋的成绩。 2008年底,风井巷道与主平垌巷道实现了全面贯通。这个好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整个华阳山坡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欢腾的景象。职工们欢呼雀跃,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心中充满了希望和热情。在这一刻,他们忘却了过去的艰辛和疲惫,眼中只有未来的美好和憧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职工们继续努力拼搏,挖掘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新巷道。井下的巷道纵横交错,就像蜘蛛网一样密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称道的工程施工业绩奇迹。 三、余音 犹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一样,建工人在石屏一矿建设中也经历着如同九九八十一难般的艰辛历程,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2010年11月,石亮河畔,一座现代化的煤矿——石屏一矿,在合同工期内先后分三批次成功验收并移交了28个单位的井下工程项目,这标志着川南煤业石屏一矿正式建成投产。那一刻,职工们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 四川古叙煤田石屏一矿主平硐工程荣获全国煤炭行业工程质量“太阳杯”奖。 这座煤矿,是汗水的结晶。在1100个工作日夜中,建工人辛勤劳作,他们的汗水如雨水般洒落,为了这座煤矿的建成付出了无尽的努力。 也是智慧的结晶。从设计到建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职工们的智慧和心血。他们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效率,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更是坚韧的成果。在建设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如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外部环境和极端气候条件影响等。但建设者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也是发扬红军四渡赤水革命大无畏、勇于奋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站在这座煤矿前,我感慨万千。它不仅仅是一座煤矿,更是甲乙双方矿山人的骄傲和希望,更是革命老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成果。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学会了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如何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让我受益终身。 蓝天下,大山里,这座煤矿显得格外壮观。坚信,在新一代矿山人的共同努力下,石亮河畔的故事,会继续延续下去,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