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两会时评 | 可控核聚变渐可期待

煤炭资讯网 2024/3/11 10:09:51    能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可控核聚变”的声音出现在首场“部长通道”。

  “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

  所谓核聚变,即将两个轻元素,融合成一个更重的元素,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太阳的核反应机理相仿,所以这种装置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核聚变这个话题对于公众来说亦远亦近。

  近的是,科幻作品中《流浪地球》的行星推进器、钢铁侠胸前的方舟反应炉,都是利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距离核聚变能源的应用仿佛永远都需要再过50年。

  核聚变是否真的只能停留在科幻作品中以及永远的50年后呢?答案是否定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就表示,目前核聚变能开发正进入宝贵战略机遇期,世界核大国均已开始加快推进聚变能源的研发部署,社会资本也在加速涌入,核聚变能开发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推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段旭如建议,一方面,是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合适的机制,协调好现有优势力量,协同攻关相关“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需要统筹配置资源,集中力量自主研发下一代聚变设施。

  同时,段旭如明确表示,预计再经过20到30年的时间,“人造太阳”将为人类提供清洁、高效、安全的新型能源!

  近年来国内外的核聚变研究屡获突破。比如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国家点火装置(NIF)在2022~2023年先后4次实现了聚变输出能量大于激光输入能量;国内当前规模最大、参数能力最高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高约束模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

  这些词汇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可能有些晦涩难懂,但每个词汇背后,无疑都是一位位科研工作者默默耕耘形成的成果结晶。也正是他们的努力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完成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人间奇迹,推动着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步履不停,突破了“永远50年”的瓶颈。

  其他的科技创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无到有,从0到1,创新之路从无坦途。但是要相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哪怕像是“种太阳”,我们也能披荆斩棘,逐日而行。所以对创新,要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励,而当量变积累达到质的提升之时,创新同样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惊喜。
作者:白宇


来源:中国电力报      编 辑:也禾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