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刘忻怡:一城载儒家文化,一馆览千载儒风——走进孔子博物馆有感

煤炭资讯网 2024/4/27 10:57:47    论文、言论
     “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孔子以木铎自况,传道授业、复兴周礼、周游列国,将这木铎金声传遍华夏大地。至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仍跨越时代的界限,不断为中华文明乃至全球文明提供滋养,其圣贤遗韵全部汇集在了“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与“三孔”世界遗产遥相呼应,占据曲阜古城一隅。孔子博物馆在这里巍然屹立,博物馆建筑风格借鉴了汉代建筑的特点,显得宏伟而精致,充分展现了其作为一座具有明确主题和多功能性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的特点。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孔子怀着对古代圣贤君王的崇敬,极力推崇周朝的礼仪制度,对周礼的精神、原则和性质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论阐述。这种对周礼的深入理解主要体现在他关于“德政”的理念及其原则的讨论中。此前数千年的历史遗产便是其思想的重要根基。
     展品“青玉钺”出土于曲阜尼山水库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其通体磨光,素面无纹,温润有光泽,一面带有自然雪花纹,其形制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由于没有使用痕迹,推断其应属于祭祀或仪仗中的专用礼器,是权力、威望与地位的象征。这暗示了崇尚“礼”的儒家诞生在齐鲁大地,应当有着深刻的历史地域渊源。
      孔子对于“礼”的阐释,不仅仅是对周代礼仪的继承与适度调整,更融入了“仁”的理念,从而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价值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既是对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积极回应,也是对周代礼仪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圣集大成,垂范后世。他自幼崇尚礼仪,怀有求学之志;成年后,他孜孜不倦地教导他人,提倡教育普及;壮年时期,他投身政治,致力于推广自己的道德理念,并游历各国以传播知识;到了晚年,他整理并编纂了六部经典著作,其智慧和教导被后世尊为至高无上的成就。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圣迹图》或许是孔子一生最好的纪念。馆内收藏的《孔子圣迹图》工笔彩绢本,绘于明代,笔墨精微,设色艳丽,内容丰富,情节完整。同时,《圣迹图》数字展厅,运用VR、投影互动等现代技术,营造出一个步入式的互动场景,实现真实文物和虚拟展示的有机结合。置身展厅,可近距离瞻仰《圣迹图》,聆听孔子故事,感受孔子一生不凡的经历,在声光电影里与延续千年的儒家文化同频共振。
     华夏文明五千年,孔子集前两千五百年之大成,开后两千五百年之新统。《论语》作为孔子思想主要的载体,和中国人的联系千丝万缕,《三圣像》更是将《论语》融入其中,作为儒家思想的传播方式。
     《三圣像》展示了孔子、颜回、曾参这三位圣贤的形象。三人衣服上以小楷满书《论语》,字体工整,端庄秀丽,巧妙地把书法、绘画和儒家经典结合在了一起,具有特别的文化意蕴。回看《论语》中句句朴实却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仿佛看到一个历尽悲苦的老人,用自己的言行历经两千多年,改变了这个世界,让《论语》及其思想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象征。
     儒学行世,开物成务。泱泱中华,万古河山。儒家学说经历了百家争鸣的砥砺、焚书坑儒的毁灭,独尊儒术的尊崇、宋代新儒学的改造、走向明清理学的极端。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铸就了儒学的强大生命力。
     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驾临曲阜,并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在此次祭典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孔子的崇高地位,他特别赐予孔庙周代的青铜礼器,这组“商周十供”,形制古朴,纹饰精美。它们就如座右铭一般激励鞭策着世代儒生勿忘兼济天下的责任,经世致用、为国为民。
     儒家学说植根于华夏大地,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堪称中华文明之瑰丽。在坚定“文化自信”的今天,儒家文化依然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儒家文化对欧洲的思想启蒙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促进了人文、政治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在韩国和日本,儒家的仁、义、礼观念深深影响了其伦理和礼仪。馆藏画卷《菟道稚郎子让贤卷》记载了朝鲜百济博士王仁前往日本,进献《论语》等儒家经典。太子菟道稚郎子拜王仁为师,学习中国文化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孔子博物馆以君子之姿,用古今融通之式,为四海宾客呈现的宝藏无与伦比,推动了儒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不竭源泉,展现出了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应当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学社会主义道路,使儒学在现代文化中永续光辉传统。


作者:山东省邹城市 刘忻怡      编 辑:肖平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