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春风常在 爱心常驻——2024年度“中国好人榜”入选者陈树伟的爱心之路

煤炭资讯网 2024/4/8 14:15:27    人物展示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1977年出生的陈树伟坚信,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在奉献爱心这条路上,距离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


  最美爱心大使,洒向人间都是情。乐善有恒,大爱无疆.走近陈树伟,便走进了他爱心故事;采访陈树伟,每一个人都会被他的“好人故事”所折服!在他的身上,有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吸引着、感染着、激励着每一个人。

  “是你,用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和爱心,彰显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这是陈树伟光荣入选2024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的主人公简介,作为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唯一参选民警。熟悉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陈树伟于1997年考入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外语系,历任武警山东边防总队龙口边检站检查员、科长。期间经过层层选拔,曾赴海地(2008.08-2009.06)和利比里亚(2015.03-2016.03)维和,先后担任战斗分队队员兼小队翻译、战斗分队分队长。2019年根据国家体制改革要求,部队就地转隶为国家移民管理局体系,历任龙口出入境边检站四级高级警长、三级高级警长,现任二级高级警长。入伍以来多次获得嘉奖,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二等功2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和公安部“维和警察荣誉章”各2枚,解放军“和平使命纪念章”1枚。

  我与陈树伟警官颇有渊源。我们不但同是山东龙口市兰高镇的老乡,而且还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前后楼的邻居;不但陈警官与我儿子同是“马拉松”跑团的跑友,而且我与陈警官的爱人又是同一医院的同事。诸多巧合使我有了多次与陈警官交流的机会,特别是近期就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让我近距离感受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好人就在身边!


  一、两次支教柔情陈树伟

  2021年2月份,得知国家移民管理局要选派民警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支教,陈树伟就想报名参加,但妻子担心他的身体。陈树伟曾因伤做过手术,原定这年3、4月份要去北京复查,但支教任务非常紧急,如去北京复查势必耽误这次支教。陈树伟说服妻子,先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简单化验,检查结果发现身体无大碍,得到家人大力支持的陈树伟立即递交了报名表,很快凭借自己英语专业八级的优势,他成功入选国家移民管理局山东边检总站支教队伍。

  三江侗族自治县属于广西柳州地区,陈树伟支教的白毛小学地处湘黔桂交界处,属亚热带岭南温润气候。气候异常潮湿阴冷,晚上带来被褥根本无法御寒,潮湿、阴冷,寒气刺骨,再加上山区电压不足,室内的空调根本无法打开,经常彻夜难眠......陈树伟更没想到的是,这里孩子们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弱。据老校长介绍,在他支教之前,白毛小学没有英语教师,学生的英语课都是临时找懂一点英语的老师代教,没有正规系统的英语教育,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可想而知。

  陈树伟执教三年级和五年级的英语,每周17节课。学校所在地白毛村,青壮劳动力基本都去外出打工,学生多是留守儿童,家中大多老人带孩子,对孩子的课后辅导无能为力。为帮助孩子改善学习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进度,他利用下午放学后集中辅导、周末半天补习的方法给孩子恶补英语。陈树伟既是老师又当厨师,周末补课孩子们的午饭都是他亲自掌勺。有时补完课后天都黑了,陈树伟还要负责把孩子们安全送到村口,学校建在山坡上,山中夜路不好走,老师和学生就互相搀扶。送孩子回去的时候是下山坡,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回来就是上山坡,山区的路特别泥泞湿滑,等陈树伟跌跌撞撞返回学校时经常已是深夜时分。

  课间休息,陈树伟经常被孩子们围着,让他讲讲大山外面的故事,“陈老师,山东远不远?“”陈老师,是不是山东人都开挖掘机?”“陈老师,大山外面还有什么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让陈树伟非常心酸,他郑重地告诉孩子们:“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走出大山,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为了尽快掌握孩子们的家庭状况,陈树伟开始对学生们逐个家访。一天晚上,陈树伟到三年级学习委员石嘉欣家中进

  行家访,看到这个品学兼优、知书达理的小姑娘用两个板凳摞起来当书桌,一个板凳坐着,正在火盆边写作业,他当即拍下了一组照片,并在朋友圈中写下了自己的感悟。陈树伟说,我本意是想通过这个来激发自己的孩子,让她看看这里的孩子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潜心学习,同时也想引起社会对大山里的孩子们的关注,没想到引起了朋友、同事和亲朋们的“蝴蝶效应”。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捐款捐物,从空调、课桌椅、风扇,到学习文具、作业本乃至衣物等络绎不绝,并且大多数是主动联系、自愿捐赠的,一个学期下来,学校收到各种捐赠多达25万元,陈树伟的同学、战友还与6名品学兼优、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了“一对一”帮扶关系。

  天道酬勤。春节回家休假的陈树伟接到白毛小学的来信,他所教的两个年级的英语成绩,在期末考试中英语排名分别是全乡22所学校的第一和第四名,大山里的孩子们用优异的成绩给了陈警官一个满意的回报。

  第一次支教归来后,他与山里的孩子们建立了微信联系、梳理难点、答疑释惑、往来不断,同时山里人的喜怒哀乐也源源不断地传递到陈树伟这边。他的心弦再次被那些孩子们拨动,这份跨山越海的牵挂,溢满真情、流淌大爱,这种难舍的牵挂促使他不顾身体的病痛,毅然决然地报名争取再赴广西支教。终于凭借自身过硬素质和2021年出色的支教成绩,再次入选总站支教工作队并担任队长。

  重返白毛学校之后,2023年罕见的持续干旱导致学校供水十分紧张,为保证生活用水,陈树伟每周需要数次到山下取水,大桶小桶往返一次十分麻烦。另外,南北方差异导致水土不服,反复出现的皮肤病也给他带来很大的困扰,医生告诉他这病离开潮湿环境将不治自愈,可他舍不得离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每天只能靠药物予以缓解。就这样陈树伟努力克服当地干旱缺水、环境恶劣和自身病痛,潜心研究英语教学,改进教学方式,使他任教的几个班级英语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连续多次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排名全乡20多所学校前三名,获评当地教学成绩一等奖和进步奖。不仅如此,陈树伟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家访补课,累计入户家访400多次,义务补课辅导600多小时。与此同时,陈树伟一方面利用人脉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困难学生实行爱心帮扶,共争取爱心物资36万多元,与16名困难学生结成“一对一”长期资助,利用微信连续三年开展“千里心连心,点亮微心愿”爱心活动,帮助104名孩子完成微心愿。用真情和爱心为孩子们点燃心中的希望,2023年11月,陈树伟光荣入选“山东好人榜”。


  二、两度“维和”铁血陈树伟

  2021年7月8日早晨,陈树伟从微信群里看到了“海地总统莫伊兹遇刺身亡”的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他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国度、熟悉的街道......

  2008年海地维和期间,由于海地共和国尚未与我国建交,而是与中国台湾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所以维和官兵

  营区的五星红旗就是在海地升起的唯一一面中国国旗,其意义和影响可想而知!每周及重大庆典营区举行升旗仪式时,官兵们分区列队,行着军礼,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注视着五星红旗随着朝阳冉冉升起,陈树伟内心激动不已,泪水在眼眶打转,在远离祖国亲人的万里之遥升国旗,中国人的自豪感爆棚!对比积贫积弱、动荡不安的海地,真为伟大祖国的安定团结、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感到骄傲!陈树伟内心暗自加压鼓劲,一定要高质量完成维和任务,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给五星红旗增光,给祖国和家人添彩。

  陈树伟说,在海地维和的10个月期间,不但要时刻面对动荡的政治局势、复杂的治安环境,还要应对那里恶劣的地理环境,海地蚊虫肆虐、毒虫出没,淡水和蔬菜极为匮乏。维和官兵勤务量非常重,每天值勤在14到16小时以上,个人的休息得不到充分的保证。陈树伟告诉我们,在海地任务区,有多达40多个国家的维和力量执行任务,通常都是联合执勤。所以,个人的一举一动关乎的不仅仅是个体,更是队伍、组织和国家,每一名官兵都时刻牢记一个宗旨——不辱使命,为国争光。

  在海地历时10个月的维和任务中,陈树伟所在的维和防暴队先后承担了28个勤务区的武装巡逻、定点驻守、设点执勤

  及国家监狱防暴驻点备勤等勤务,出色完成海地总统大选现场警戒、秘密搜捕、解救人质、押解疑犯、武装警卫等119项临时红色高危勤务;出色地完成高危抓捕、毒警卫等37项重大特别专项行动;灵活处置海地总统府、总理府、太阳城等地群众大规模游行示威63起;参与抓获太阳城黑帮、马提桑暴力武装团伙头目及其他犯罪嫌疑人136名,查获军用炸弹1枚,缴获非法武器26支,为改善海地的安全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起2015年的利比里亚维和,陈树伟说,国内生活的人们可能想象不到,利比里亚的蔬菜要比肉金贵许多,当地人基本不种菜,也很少吃菜,所以市场上很难买到蔬菜。陈树伟和队员们平均每周只能吃上2次新鲜蔬菜,并且都是各分队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开垦荒地种植的。在利比里亚,年降水量5000毫米,一个月下两三场雨,但一场雨就下十天或二十天,雨后立即太阳灼烧,土壤板结,所以菜地要么被雨水冲毁,蔬菜要么旱涝致死,种点菜太难了!在国内,稍微发黄的菜叶子直接就扔了,只吃绿油油干干净净的蔬菜,但是在利比里亚,只要不是烂得特别厉害的菜叶子,都是金贵的东西。炊事班做的一大盆紫菜蛋花汤,上面如果能够再撒上一层细碎的青菜叶子,非常吸引官兵们的眼球!有战友开玩笑地说:“回国后,一定要吃几次全是蔬菜的“大餐”,把这一年欠下的蔬菜都补回来”。

  维和期间,除了枪弹集中管理外,其他警用装备、短期给养都发给队员个人保管,人手一台的高频对讲机必须24小时开机不离身,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在防暴队营区,简易板房宿舍内,每个房间大约几平方米,居住着5名队员,每人1张的高低床靠墙摆放,床下铺用于休息,上铺按规定顺序整齐地排放着钢盔、防弹衣、防暴盾牌、战术背包、防毒面具、救生衣等单警装备,遇有突发事件后立即根据号令穿戴单警装备。自进驻任务区以来,陈树伟他们严格遵循联合国各项规则,在任务区安全局势动荡、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埃博拉疫情反复、热带疾病肆虐、勤务繁重复杂等严峻形势下,认真履行各项授权任务,主动有效作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于祖国、维护和平、英勇善战、执法文明”的中国维和警察精神,为利比里亚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他所在的中国第三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是中国唯一一支在海外执行任务的成建制维和防暴队,也是维和任务期由八个月延长至一年后的首支维和防暴队。为表彰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在利比里亚任务区的优异表现,联合国授予他们“和平勋章”。


  三、军功章上有妻子的印迹

  和陈树伟交谈最多的是他的支教生活和军旅生涯,谈到家庭,陈树伟满脸歉疚。从军20多年,他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在龙口边检站工作时,离家较近,节假日尚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头一次到海地参加维和,陈树伟的宝贝闺女刚刚1.5岁,女儿上小学时,他又参加了利比里亚维和。

  陈树伟维和期间在QQ空间写下感悟:欠宝宝太多太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不能陪侍她,不能给她一个团圆的家,不能在别的宝宝拉着爸爸的手漫步时给她应有的呵护;欠妻子太多太多——不能在护士节亲手送给她一份礼物,不能在上下夜班时接送,不能在她忙完急诊忙宝宝时为之分忧,也不能在她抱着宝宝往医院跑时,和她一起承受宝宝生病的忧虑;欠岳父母太多太多——妻子工作紧张,宝宝每天都要托付给二老,年迈体弱多病的二老不知要被我那鬼怪精灵的宝宝催生多少白发......

  去年7月,在广西支教的陈树伟回家休假,拖地、做饭、洗衣服、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作业成了他的主要任务,盛夏酷暑,从我家阳台上经常能看到陈树伟在厨房光着膀子、肩搭毛巾忙碌的身影。用陈树伟的话说,尽量弥补对妻子和家庭的歉疚。妻子范少杰是烟台龙矿医院一名主管护师,三班倒的工作十分辛苦,一个人上班带孩子,再苦再累从未拖他半点后腿,每次与妻子视频通话,她总说家里挺好,孩子很优秀。陈树伟说:“我的每一枚军功章,都有妻子的一多半功劳!”

  正上初中的女儿对陈树伟聚少离多的支教工作有过埋怨,但当陈树伟带女儿实地参观了白毛学校,特别是了解到那些在艰苦的环境中仍能发奋学习的小伙伴后,女儿不但选择了支持,还从每月的零花钱中拿出100元来资助一名困难学生,所在班级还组织了捐助主题班会,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爸爸。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陈树伟才能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


  四、孩子们心目中的陈树伟

  第一次支教期间,陈树伟老师忽然变成了“陈老丽”。关于这个话题,陈树伟回忆到:在白毛小学支教期间,他所任教的三年级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石嘉欣在英语作业本上写的教师名字:陈老丽。关于陈老丽这个名字的由来,有的媒体报道是学生石嘉欣的笔误。但我百思不得其解,三年级且为学习委员的孩子何以出现如此笔误?陈树伟与陈老丽,无论从字符和语音方面都解释不通。经陈树伟再三回忆,学校的老校长、村里的老村长经常喊着“陈老弟”“陈老弟”地与他就学校校舍以及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因此学生听来听去就想当然地把英语老师的名字写成“陈老丽”。不过陈树伟说,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名字的,孩子们这样叫,我感到挺亲切。这个名字经陈树伟在微信朋友圈一发,立刻圈粉无数,陈警官成了网红“陈老丽”。

  陈树伟又讲了一个叫陈雨婷的女孩,和弟弟从小就随爷爷奶奶生活,一家人是从外地迁到白毛村的。外乡迁入没有土地,爷爷奶奶只能靠养猪、做土布为生,并且身体都不太好。陈树伟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帮助陈雨婷申请到了每年2400元的助学金,为孩子今后的求学之路提供了保障。原本忧郁的陈雨婷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逐渐攀升,期末考试陈雨婷以98分的英语成绩取得全乡第一的好成绩。支教期满前的一个晚上,陈树伟发现在宿舍门把手上挂着个塑料袋,里面有6个砂糖橘和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陈老师,谢谢您教了我们一个学期,这些果是我陈雨婷送给您的,您可以当作告别的礼物。陈老师辛苦了!要是我长大了,一定会来看您的!!!陈树伟记得,6个砂糖橘个头不大,也不是很新鲜,但在陈树伟看来,一个女孩晚上冒雨送到学校,这比什么都珍贵......

  万变不离其,与陈树伟交谈,话题永远是大山里的孩子们,他的心早已离不开那些大山里的孩子们了......



作者:山东烟台散文学会 赵国经      编 辑:一鸣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