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文:我的高中班主任 | |||
煤炭资讯网 | 2025/3/24 22:28:12 小说、故事、杂文 | ||
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使我想起了我的高中文科班主任王平老师。王老师比我大有八、九岁吧,教我们语文课。我爱好文学就是深受王老师的影响,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王老师为人比较随和,整天笑眯眯的,不像有的老师不苟言笑。王老师教我们班语文,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有的语文老师上课时,站在讲台上照着教材讲课,学生坐在下面正襟危坐听讲,不准交头接耳,不准讲话。 而王老师给我们上课不是这样的。他会提前跟我们学生讲,放学回家后把第二天要上的课文先自己看几遍,预习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在书本上记下来,或者记在纸上,第二天上课时向他提问,他给予解答。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有一大半的时间由王老师解答学生们的提问,直到学生们理解为止。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可以下座位与较远的同学讨论,只要别出教室就行。学生们提问结束后,在剩下的时间里,王老师把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对我们的启发,再给我们讲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文科班的学生都非常乐于接受,我们班的语文成绩、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高。 王老师不仅仅教授我们课本上的知识,还结合小说、诗歌、散文的创作,给我们同学们“开小灶”。王老师会在一个月里抽出二、三堂课的时间,搞一个类似新闻发布会的活动,班里的学生可以就小说、诗歌、散文的学习与创作,向他提问,由他给予解答。 我喜欢散文,觉得能够体现出思想和情感,但是对于如何把握散文的明线与暗线、写作技巧有点吃不准。在提问会上,我向王老师提出了我的问题和困惑。王老师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听说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发表过文学作品。他给我说道:“写散文首先要多看多读,揣摩别人的写作思路;其次要确定主题,这是灵魂;第三要有激情,要放飞你的思绪;最后语言要精炼简洁,一气呵成。” 王老师的话对我启发很大。从那以后,我就多看多读一些散文佳作,并按照王老师讲的那样,对散文创作的感悟、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我写了几篇散文交给王老师,得到了他的肯定与表扬。 记得1985年的年底,王老师在开班会时说:“你们明年就要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了,大家就要各奔前程。我们这个班是文科班,建议元旦的时候举办一个晚会,给同学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同学们认为怎么样?”王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欢呼雀跃,一片沸腾。由于我在班级里负责宣传和文体活动,王老师就确定由我和几名班委负责这次的元旦晚会。 接下这个任务后,我们几个同学就在放学后,经过几天的构思、讨论,把元旦晚会的方案初稿拟定出来,交给王老师审核把关。王老师看的很仔细,从晚会的主题、表演节目、参加表演的同学,以及会场布置、节目主持人、主持词的撰写,都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 晚会举办的非常成功。同学们表演了歌曲、相声、舞蹈、诗朗诵、武术表演等节目,会场喝彩声此起彼伏,掌声不断,精彩纷呈。引的其他班级的学生都前来观看,教室外面的走廊里都站满了人。 晚会在王老师热情洋溢、充满激情与展望的新年祝辞中圆满结束。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我的脑海里想起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这正是我的班主任王平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倾心哺育学生们健康成长的真实写照。(作者:洪德文) 作者简介:洪德文,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曾任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仙庄煤矿队建办副主任、工会办公室主任等职,是宿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宿州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员、埇桥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酷爱新闻与文学写作,有数百篇稿件被国家和省市级媒体采用,亦有散文散见于《市场信息报》《煤炭资讯网》《安徽煤炭网》《安徽省企业文化网》《宿州市作家协会》等媒体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