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深处铸先锋 ——记“山西省工人先锋号”庞庞塔矿综放二队高秀华班组 | |||
2025/5/16 10:44:16 人物展示 | |||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一支扎根井下一线的班组团队以卓越的实践成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写下生动注脚。2025年4月,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公司庞庞塔矿综放二队高秀华班组荣获“山西省工人先锋号”称号,这支由21名矿工组成的队伍,用五年时光书写了从普通班组到行业标杆的奋进篇章。
铁军锻造,以制度为基筑牢安全防线 走进庞庞塔矿5-106智能化综放工作面,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队伍,将“三严三化”管理体系融入血脉,通过严抓安全生产标准化、严控质量动态达标化、严管绩效考核精细化,构建起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 “安全是班组的生命线,更是矿工家庭的幸福线。”班组长高秀华的话语掷地有声。班组实施“双控双防”机制,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深度融合,创新实施的“五步隐患排查法”成为行业典范——从岗位自查、班组互查到专项检查、动态抽查,再到闭环整改,隐患整改率始终保持100%。在5-106工作面回采期间,他们通过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顶板离层预警,运用“阶梯式支护法”将顶板下沉量降低42%,成功化解大倾角煤层开采风险。 制度刚性执行与人文关怀并重,是该班组的安全管理密码。他们建立“三违”人员帮教档案,通过党员结对、家属协管、心理疏导等多维干预,让“我要安全”成为全员自觉。五年来,班组创造连续1825天“零工伤、零事故”的佳绩,工作面优良品率稳定在98%以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安全为天”的深刻内涵。 创新突围,以技术为刃破解行业难题 面对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的行业级难题,高秀华班组展现出敢为人先的革新勇气。在5-106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他们针对大倾角煤层易片帮、难支护等技术瓶颈,自主优化放煤工艺,通过对放煤过程的精细控制,提高了资源回收率。通过调整放煤口的大小、位置以及放煤时间等参数,他们成功将资源回收率提升至91.5%,多回收煤炭资源3.2万吨,创造经济效益860万元。 “技术创新不是技术员的专利,而是每名职工的必修课。”这是高秀华班组的共识。他们建立“金点子”孵化机制,鼓励班组成员立足岗位开展微创新。拉架工胡军设计的电液控缆线防护管,使小线达到了被保护效果;采煤机司机温小白改造的机载瓦斯断电仪保护罩,使仪器得到有效防护;刮板输送机司机邢康龙设计的转载机处全断面护网,使人员通行更为安全;胶带司机马瑞龙设计的烟雾保护试验装置,使保护试验更为方便高效。五年来,班组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27条,其中《大倾角综放面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实践》荣获集团科技创新二等奖,多项成果在全矿推广应用。 在智能化建设浪潮中,这支传统班组同样勇立潮头。他们与矿生产技术部联合攻关,完成工作面视频监控系统升级,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参与设计的跟机数据,有效提高工作面采煤机司机、拉架工的工作效率。如今的5-106工作面,已实现一键启动三机、电液控操作支架、自动跟机拉架、数据收集,让矿工从“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智慧管理者”。 薪火相传,以匠心为炬培育时代新人 在高秀华班组,“传帮带”不仅是技术传承,更是精神赓续。他们构建“三维立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培训夯实基础,每月专项应急演练锤炼本领,季度“技能擂台赛”激发潜能。在2024年技术比武中,班组3人闯入综采专业前十强,梁路路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技术状元”桂冠。 “让每个人都成为行家里手,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副班长梁路路介绍。班组鼓励成员主动提升学历,并将技能等级与绩效挂钩,倒逼成员主动提升。他们还主动邀请矿内技术人员、设备厂家人员、行业专家授课并下井指导,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平台。 五载耕耘,硕果累累。班组先后培养出6名岗位技术能手,9人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了矿区人才孵化的标杆。这些技术骨干不仅在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初心如磐,以使命为帆勇攀行业高峰 荣誉等身,初心不改。面对“工人先锋号”这一崭新起点,高秀华班组已绘就新的发展蓝图:持续深化“智慧矿山”建设,探索5G+工业互联网在井下的应用场景;攻关急倾斜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力争将资源回收率提升至93%;完善“全员创新”激励机制,打造煤炭行业创新标杆…… “我们不仅是煤炭开采者,更是能源革命的践行者。”高秀华的话语中透着坚定。这支从黄土高原深处走来的矿工队伍,正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善打硬仗、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在千米井下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担当。他们的故事证明,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基层班组同样可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大熔炉、安全生产的排头兵。 当破晓之光再次照亮庞庞塔矿区,高秀华班组已整装待发。巷道中,他们坚实的脚步丈量着安全高效的深度;支架下,他们黝黑的面庞上闪耀着专注的光芒。这支从煤海深处走来的先锋队伍,正用智慧和汗水,为能源革命书写着属于产业工人的精彩答卷,让“工人先锋号”的旗帜在千米井下高高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