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的的确确4745天无事故 ——陕煤蒲白矿业公司西固煤业实现安全生产13周年调查

煤炭资讯网 2015/9/25 16:32:13   要闻
     在如今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及装备水平整体提高,第三产煤大省陕西的一个中型矿井13年未发生死亡事故,这个矿独到的做法和没有任何水分的安全管理值得思考,尤其是在目前煤炭企业结构调整期的整体经济效益下滑,职工人心不稳,煤矿管理者深感安全压力之大超过任何一个时期的情况下,陕西煤化企业决策者要选择一个安全生产周期长,而且没有任何水分的煤矿树立标杆,有人推荐蒲白矿业公司旗下的西固煤业,说这个矿是干梆硬正的13年实现安全生产,特别强调这个矿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非常牢固,对此,笔者深入西固煤业进行深度调查。

         大马拉小车,马儿更轻松
 
    西固煤业公司前身只是一个年产15万吨的地方国有小矿,2003年由蒲白煤业公司注入资金组建的股份制煤炭企业,地质资料显示:这个矿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再加上前期的建设投资不到位,安全生产欠账多,生产工艺落后带来技术人员缺乏,产量低,成本居高不下,效益差,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矿井的健康持续发展。由蒲白矿业公司入股组建后的西固煤业公司的决策者决心从提高机械化程度入手,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减少生产一线的作业人员入手,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要在一个年产量只有15万吨的煤矿安装综采、综掘设备,实现机械化开采,有人说,决策者是要把一个农用拖拉机改造成一台奥迪车,谈何容易。他们人为,不投入搞机械化,安全生产就难以保证,硬是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改造提升运输系统,上综采、综掘设备,一步由原始的放炮开采实现100%的现代化采煤,有人说又说这是形象工程,不值得,即使成功了也是大马拉小车,成本居高不下,最终还是失败。决策者说,大马拉小车,马儿不是更轻松吗?!实践证明,这样的决策是对的。机械化开采后,该矿井下的生产人员减少了60%,产量由15万吨提高到30万吨,已经具备了6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煤炭生产成本降低了40%,井下人数的减少,几乎消灭的延点,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一位上级领导来该矿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很受启发,回去在全集团安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像西固这样产量低、地质条件非常糟糕的煤矿能实现机械化开采,保证安全生产,陕西百分之八十是中小煤矿,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只有实现机械化开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由此拉开了陕西中小煤矿实现机械化开采的序幕,西固煤业也成了陕西煤炭系统的安全生产典范矿井。
 
        干部队伍稳定是基础
 
    笔者在该矿采访了解到,西固煤业之所以能够连续13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除了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领导班子稳定,除个别领导进步上升外,10年中层和矿领导班子没有变动过,10年没有撤销一名干部。管安全的矿副总经理张宏印说:“我是1987年内招到西固煤矿,从打井的那一天起,一直干到现在即将退休的年龄,问起为什么能13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确实没有啥经验可总结,我们每天都是这样干的,各负其责把份内的事情干好就行了,领导层没有过多的想法,想法最多的是如何消灭井下死角,哪个员工最近情绪不好,要做好谈心工作,让员工不能带着情绪下井,这样一旦出了事故,对矿上不利,对家庭就是塌方式的灾难。比如说年初的一次,采煤队曾某升井后情绪不高,被矿领导及时发现,立即通知队上问明情况,并说不但不能让员工带着情绪下井,也不能带着情绪升井,我知道情况后,及时和区队领导赶到曾某农村的家里,一了解才知道,曾某是招的上门女婿,和家里沟通比较少,家里老闲这个女婿懒,不干农活,长给眼色看,曾某在煤矿井下辛苦,一班下来到家里感觉不到一点的温暖还遭白眼,心里很不舒服,提起下班回家就发愁,我们掌握了这一情况后,就有针对性地给家属做工作,说明曾某在矿上的表现,煤矿工人在井下的辛苦程度,由此消除了家庭对曾某的误解,化解了隔阂,从此,曾某每天都能精力充沛上班,高高兴兴回家”。
 
    在西固煤业公司采访,感触很深的就是从矿领导到机关处室的职能部门、区队的班组长,就是这样采取解剖麻雀的形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不安全的因素化解在萌芽之中,员工始终在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下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当地农民协议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煤矿是高危行业,一旦发生事故,若是牵扯到当地人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所以,凡事有煤矿的地方,尤其是地方、私人小煤矿,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当地人下井挖煤,这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硬指标。但是,在西固煤业公司却是另一番情况,他们是尽量少招外地工人,多招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井下采煤。理由很简单,用党委副书记王斐的话说,一是能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高工资,不用外出打工,耽误农活,起到办矿一方,富裕一方群众的社会责任。二是通过严格的考试,招收的协议工素质比较高,家庭稳定,一年后都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骨干。三是当地的农民协议工普遍家庭都有土地的收入,即使矿上效益有所下滑,生活不受影响,而且这些员工确实把自己当成了矿上的主人,许多人已经成为骨干,当上了班组长,他们才是西固煤业实现安全生产13周年真正的骨干力量。
 
    笔者采访到了一位刚上井的一名矿工,他说自己在综掘二队上班,家就在附近农村,在矿上已经干了8年,目前已经由农民协议工转为全民合同制工人,但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他说,周围的村民都愿意到我们矿下井,主要是我们矿安全生产搞得好,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西固煤矿收入高,管理严格,从来就不会发生事故。笔者问:安全生产确实就有100%的把握吗?你在一线8年最有发言权。他说,矿上在安全上管理得非常严,你还没有到工作面,领导就提醒,哪一块有不安全的隐患,要特别小心,哪一块需要立即处理,领导了如指掌,根本瞒不过去,就连哪一个工人的家庭情况,领导都能说得一清二楚。所以,大家也就养成了在安全上“一是一、二是二”的良好习惯,不想去偷懒,也没有侥幸心里,这样大家都习惯了。
 
      安全意识渗透是保障
 
   在西固煤业采访,笔者没有看到有任何人为的安全标语牌,也很少占有员工下班时间举办安全理念文化的讲座培训,办公场所简单朴素,也没有硬性的安全岗位描述等。只所以能实现安全生产13周年,安监科长马文正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矿的安全文化不是挂在嘴上喊口号,给上级汇报做面子上的安全生产,而是时时处处从工人考虑,从井下一线安全需要决策,重在大家的安全意识培养,把安全文化确确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上,渗透到大家的血液中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外面长在喊“不安全不生产”,我听得感觉别扭,而我们矿没有不安全的地方,安全生产是常态化,把不安全的隐患早已化解在萌芽之中,不去说,人人都负起一份安全生产大于天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安全生产重在现场,重在行动之中。西固煤业公司是从一个最原始小煤窑开采,经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过度到中型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矿井,单从人员结构上看,有老矿留下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矿工,有从国有大型企业破产后分流来的技术骨干,还有从各大专院校招聘来的大学生,文化地域的差异,地质构造的差异,还有观念认识上的差异等等。“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不同的差异统一到西固煤业公司这个节点上,并在安全生产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根本的一点就是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安全文化融合的力量在发力,他们不是表面形式主义的文化,也不是领导文化,着重看的是领导安全意识的提高和身体力行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文化贯穿到每一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陕西省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朱平安这样认为。
    本网特约记者:王成祥 通讯员:苏 普      编 辑:肖平
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