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刘纯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指引国有煤矿企业改革脱困突重围

煤炭资讯网 2016/12/4 17:06:45    论文、言论
    近阶段以来,在矿党支部的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所做的重要讲话,在继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提出“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后再次为国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使我深受鼓舞,对国有煤矿企业的改革发展、重振雄风充满了信心,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为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环保压力增大、安全门槛提高,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持续低迷、价格大幅下滑,加上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产业单一粗放,产业链条不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面临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的经营困难与生存危机。当前,在我国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煤炭企业如何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摆脱生存发展困境,实现浴火重生,实现安全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所有煤炭行业经营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需要正确面对、认真思索和亟待破解的一个严峻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论述了国企发展的规律所在,深入回答了国企党建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国企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中旬在吉林调研时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现将我近日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后,应用到煤矿生产经营实践引发的有关国有煤矿企业面临困境、出路及对策的一些不成熟思路和想法整理发表,与同志们共勉。  
 
          一、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改革发展的优良外部环境
 
    自2012年以来,随着煤炭经济下行加剧,国内煤价一路走跌,近七成煤矿不得不通过降薪的方式来降低支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大规模的降薪潮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面席卷整个全国煤炭行业。尽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煤炭价格一改过去疲软困局,出现“逆袭”势头,但这只是由于国家去产能政策导致的煤炭价格短期波动。长远来看,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市场需求很难有绝对的增长空间,未来煤炭产能过剩形势将会更加严峻,煤矿企业仍难摆脱国家压缩产能,煤炭市场疲软,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劣势。究其原因,首先是缺乏改革发展的外部空间。一是内蒙古、山西等省份大中型现代化矿井的升级改造产能提高导致煤炭产销严重失衡,电力、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煤炭消费下降,导致煤炭行业利润空间被挤压,二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水电、核电建设步伐加快以及风能、光伏等新能源的兴起导致煤炭消费需求进一步受到挤压,三是环保压力迫使煤炭使用量大幅减少,四是进口煤炭对我国煤炭市场的冲击等等。其次是缺乏改革发展的政策扶持。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开采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每一轮技改,一家煤矿动辄投入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前一轮投入的巨额投资还未见效,新的政策又已出台,企业难以适从。另一方面,由于煤炭行业的高危生产性质,注定其安全隐患多于其他行业。节假日和维稳期,动不动就被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不准生产,安全压力巨大。同时,由于不同矿井煤层赋存条件、煤炭品种、质直、运输条件及新老程度不同,造成了煤矿的级差收益,现行一刀切的税收政策,造成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煤矿安全投入、职工薪酬、塌陷补偿支出、环境治理等固定费用支出不断上升,加上各种税费负担,几乎占了煤炭开采总成本的近五成,而值税补贴、资源补偿费等按政策应返回的却不能落实,致使矿老、井深、成本高的煤炭企业在上缴税收后,无力积累发展资金、企业负担加重,失血过多,缺乏发展能力。个别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往往在企地关系、厂区建设及税收等方面协调不力甚至设关堵卡,为企业改革发展人为制造阻力。再就是缺乏改革发展的资金保障。由于税费负担和社会负担沉重,且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实行的低价微利政策,企业自身缺乏积累,财力有限。再加上以煤炭为原料的电力、冶金、化工等企业将市场危机转嫁给煤矿,给煤炭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承担了过重的困难和负担,造成资金极度紧张,只能靠贷款和拖欠职工工资勉强维持生产经营。导致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都有沉重的债务负担,拖欠银行贷款数额巨大、时间很长。特别是近一两年来,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再加上煤炭企业资产存量大、资产转移受限,投资大、收益率低、回收期长的特点,过去对煤炭采掘项目趋之若鹜的社会资金,对煤炭项目逐渐敬而远之,只抽资不注资,导致大部煤炭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资金难以筹措,后劲严重不足。少数煤矿甚至发生资金链断裂,矿主跑路,煤矿关闭。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呈现经济持续低迷、市场需求疲软、煤价直线下滑、资金严重缺乏,企业亏损巨大的局面。
 
    (二)缺乏改革发展的科学内部机制
 
    一是历史包袱沉重,竞争能力不强。国有煤炭企业大多建立于早期计划经济时代,具有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背景,计划经济痕迹深,长期以来习惯于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职工观念比较落后,思想观念转变缓慢,改革的适应性不强。与其他行业甚至地方煤矿和乡镇、个体煤矿相比,国有煤矿由于受开采条件、社会负担、竞争手段、经营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欠佳,竞争能力不强。随着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煤炭产业职工转产再就业矛盾的凸显,面临着大量亢员分流转岗培训、下岗安置成本高、安置过程复杂漫长的困境。同时,企业离退休人员较多,还存在一大批工伤、工残、职业病患者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等抚恤人员,无形中增加了安置成本;另外,由于煤炭企业劳动力更新速度慢,相当多的职工年龄偏高,长期在矿井下超强度作业,身体素质也较差,分流安置难度大。煤矿大多处于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进入新产业、特别是进入第三产业困难较大。因此,改革发展的历史包袱十分沉重。二是产权改革滞后,管理机制不活。目前,虽然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导入了薪酬绩效考核制度,但多数法人治理结构尚不规范和完善。薪酬绩效考核管理执行不严格,产权不清,权责不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仍然残存在人们头脑里挥之不去,企业始终难以形成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动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积极性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利益共同体,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极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职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很难实施对国有资产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严格监管和科学运营。加之企业内部存在的资金缺乏、人员素质差、管理体制陈旧等问题,致使改革发展步履维艰,造成项目规模不经济、对煤炭依附程度高、产业结构雷同、实力分散,难以担当转型发展重任。
 
          二、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发展的出路及对策
 
    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煤炭产能释放的矛盾将愈加突出,煤炭价格下行压力将不断增大,高利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煤炭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有煤炭产业要实现安全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内外兼修,甚至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与魄力。
 
    (一)正视危机,壮士断腕,长短不如短痛。鉴于全国煤炭供应过剩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的状况和各地煤矿大矿小开、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应利用国家煤炭供给侧改革和去产业政策,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推进区域性资源整合,按照煤炭市场需求量存优去劣,立即关闭或限期退出一批煤矿。对规模小、灾害严重、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安全无保障、资源濒临枯竭、开采成本高的小煤矿继续实施关井压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确实扭亏无望的国有煤矿,要下决心彻底关闭或阶段性关闭,职工按国家政策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完善煤矿退出机制,明确关闭破产煤矿基本条件,对国有煤矿(民营煤矿参照国有煤矿相关破产政策措施),给予政策支持。
 
    (二)整合资源,优化存量,做大做强品牌。目前来看,国有煤炭企业摆脱困境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是强力推进煤矿的“四化建设”,将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优秀煤矿企业整合成一定数量的煤业集团,促进集约化生产,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通过实现机械化提高综采能力和回采率,减少采掘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效益;通过标准化建设来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合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和内控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监测水平,提高安全系数,减少安全事故,保持矿区和谐稳定与煤矿安全运转。
 
    (三)开发新产业,另谋好出路,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战略转型无疑是煤炭行业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国有煤炭企业要重新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方面稳定发展煤炭基础产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下游进行拓展和延伸,走煤炭深加工之路,向煤—电、煤—化、煤—气、煤—焦—化产业一体化方向发展,加强对废弃物和伴生产品的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水平,通过发展一批新项目,着力培育企业非煤支柱产业,彻底改变以往“挖了就卖”的局面,构建新非煤产业格局。比如我四通煤业主要生产2#主焦煤,而煤矿历年生产、基建过程中累计产生的副产品——煤矸石,却成了企业在环境治理上为之头痛的棘手难题。如果能就地建一座建材厂,将煤矸石转化为适销对路的建材、家具等,不光做到了废物利用,解决了企业的环保难题,而且低成本,高回报,具有较好的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和较大的循环利用价值。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要辩证处理好发展新项目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在以煤为主的同时大力开发新产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科学利用,改变煤炭工业单一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要支持煤炭企业进行跨行业、跨部口的非煤产业开发,确立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新的主导产品,以更高效益的产品取代煤炭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比如我矿所在地河底及周边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优质核桃林基地建设,为我矿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转型发展商机。如果能抢抓商机,上马一套核桃深加工生产线,待该地区核桃林大面积挂果上市,就是我矿新产业开始产生效益之时。但切记煤炭行业产业转型要保持“渐变式”发展,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以免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要发挥现有煤炭资源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煤炭在本企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努力稳定煤炭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来稳固已有的煤炭市场,确保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稳定,确保企业目前的持续发展和未来的平稳转型。 
 
    (四)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推进企业科学运营。产权制度改革是拉动其他改革的链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搞好国有煤炭企业,搞活国有经济,必须以产权改革为龙头,努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员工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减员增效,大幅度压缩煤矿用工,彻底改变人浮于事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适应煤炭企业特征的人才战略,大力加强人才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在人力资源建设上的投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选拔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热爱煤炭事业的优秀人才;要努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创新机制,形成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要建立起门类齐全、梯队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的人才队伍,以人才队伍的壮大带动企业的腾飞;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绩效考核办法和薪酬福利制度,切实提高企业人员的福利待遇;要妥善处理转产后的职工安置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及时足额对下岗、伤残职工给予合理的抚恤与补偿。要积极开展转岗培训,开展劳务输出,拓宽分流安置渠道,尽可能多地吸纳安置富余及下岗人员。
 
    (五)政策扶持,“放水养鱼”,切实减轻煤矿负担。希望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和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从严审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项目,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坚决查处各种侵害煤炭企业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的负担,“放水养鱼”,给煤炭企业一个休生养息的机会,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促进煤炭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各级地方政府要把扶持煤炭企业转型发展作为地域经济发展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煤炭企业实行合理的税收减免或资源补偿政策,把增值税、所得税、资源补偿费、教育附加费的返还政策落到实处。要采取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认真化解国有煤炭企业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周边农村对矿区的冲击抢掠“吃大户”的问题,为煤炭企业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当前,国有煤矿企业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守住民生底线,我们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我们必须紧密结合矿井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坚持带着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去学,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等内容的科学论述和明确要求,切实增强对国企改革发展稳定的前瞻思考和整体把握,推动国企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扎实成效,立足矿井实际在煤炭生产销售这篇老题目上写出新意,以勇立潮头的豪情和敢于亮剑的胆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披荆斩棘走出一条资源型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在实现山西振兴崛起的壮丽事业中勇当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注:本文为作者参加山西省国资委“学习系列讲话、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征文活动的征文作品。


作者: 晋能集团临汾公司四通煤业有限公司 刘纯珍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