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磊磊:醉驾大数据释放哪些指导信号?

煤炭资讯网 2016/12/8 11:42:18    一事一议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成为众多有车一族的共识,但仍有部分驾驶员心存侥幸受到查处。市公安交管部门昨天公布今年1月至11月全市醉驾案件的“大数据”,并公布了部分醉驾案例以警示广大驾驶员抵制酒驾和醉驾行为。(12月7日《武汉晚报》)

  据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近10万人被车祸夺去生命,而其中60%的车祸都是由于醉酒驾驶引起的。特别是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酒后驾车事故数及死伤人数上升较快。酒后驾驶的危险性不言而喻,虽然存在严格的法律桎梏,但几乎每天还是有人醉醺醺地操纵着方向盘,充当着“马路杀手”。近日,武汉市公布了今年1月至11月全市醉驾案件的“大数据”,一连串的数据说明了某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减少醉驾的指导意见。

  总体上看,醉驾司机刑事立案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机动车辆总量在增加,而酒驾、醉驾违法行为与往年相差无几,其实也间接说明酒驾问题有向好趋势。同时,公务员醉驾的数量有所下降,表明相应的政策约束已取得初步成效。这些结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先进的经验做法也值得延续和推广。

  然而,从职业上分析,企事业单位人员醉驾人数比去年同期虽然减少80人,但所占比例51.3%仍为最高,对于这一点,企事业单位需要提高警惕。不可否认,企事业单位工作之余的应酬更为频繁,而中国又是一个人情社会,饭局上喝酒助兴在所难免。但如果酒精上头,还要驾车上路,则是对“酒驾入刑”的挑衅,也是对他人生命安全的极大威胁。2011年醉驾入刑至今,针对酒驾、醉驾的整治已形成常态化机制、高压查处态势。但仍有人心存侥幸,在夜间或是凌晨酒后驾车。值得提出的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一旦醉驾受到刑事处罚,必将面临丢掉工作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之所以企事业单位人员醉驾比例居高不下,一方面是侥幸心理作祟,另一方面是对处罚规定感到陌生。“醉驾入刑”对国家公职人员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因为“醉驾”一律判刑,判刑就意味着丢官、丢饭碗。但实际上,不少公职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醉驾被查的严重后果。对于酒驾入刑是否能有效震慑"酒后驾驶风气",绝大多数车主和路人并不清楚。只知道,交警部门严打力度大小,是决定震慑效果的好坏关键。

  诚然,交管部门对酒驾“零容忍”的态度尤为重要,但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车主脑海中根植“喝酒不开车”的观念。无论法律规定如何严厉,车主自己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则很难从源头上杜绝悲剧上演。当今社会,醉驾可能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正因如此代驾行业风生水起。可怕的是,现实中竟有代驾是醉驾的现象。这就暴露出代驾服务中存在的弊病。

  按理说,全年之中武汉市醉驾案件不到两千起,或许并不算太高。但很显然,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真实的酒驾情况,如何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醉驾入刑”是惩戒醉驾的手段而非目的,做好酒驾、醉驾警示教育的宣传工作也很重要。早于2014年武汉市就已正式成立全国首个“酒驾警示教育基地”并对外开放,在实际用途中,可以组织企事业单位代表和被查醉驾车主参观学习。加大力度落实酒驾警示教育、宣传醉驾法规政策,当与查处酒驾违法行为并驾齐驱。



来源:南方网      编 辑:木辛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