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拦高铁女教师承受天量口水的3个原因

煤炭资讯网 2018/1/11 10:07:58    一事一议


警方2000元的行政处罚昨天刚刚作出,至此,女教师拦停火车的新闻告一段落,但事情已经在网上承接了天量口水。新闻中,由于多重因素,社会愤怒曾被推到高潮,但是转瞬间又归于沉寂。这些因素背后,有时代的共同心理。

女教师一己之力扒停火车,没法不让人大跌眼镜

火车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标志物,火车时刻表也是规则社会的标志物。虽然难以做到“一秒不差”,但是火车已经与社会的正常运转乃至社会公信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关系。

所以对它正常秩序的法律保障一直是严厉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第十五项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行登乘或者以拒绝下车等方式强占列车”。

而这位女教师罗某,因为自己的老公被堵在检票口,没有进站上车,就用身体强行阻止列车关门,致使火车无法正常关门。这行径本身没法不令人大跌眼镜。

女教师拦停高铁视频

据报道,罗某在与乘务人员推搡的过程中,用脚抵住了列车门。据同济大学铁路专家孙章教授介绍,这个动作触发了车门传感器,这个动作“不仅自己容易受伤,也会触发列车的车门传感器”。这个传感器碰到一次异物,车门就会再重新打开关闭一次,关3次关不上,车门软件就会停止,重新再启动就要耽误时间,可能会导致列车晚点。

视频里眼睁睁看着一个彪悍的自私者完全置公共利益于不顾,人们的愤怒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一些模糊事实的传播,也使得一些人臆断真相,加剧了公众的怒火,认为这个罗某应该一人担着“导致列车晚点发车”的罪名。然而,其实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这位女教师的错误到底有多严重,是不是该负全责,其实都是存疑的。

首先,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罗某到底有没有导致列车晚点?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罗某确实耽误了列车关门,但她有没有让列车晚点呢?

媒体报道并不一致——多家媒体援引安徽交通广播FM90.8消息,该女子为合肥人,当天该趟列车G1747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计划在合肥站停站时间为15分钟,该女子的行为并未造成列车进一步晚点,在列车停车至第14分钟时,该事件得到处理,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

而在合肥火车站最开始的官方微博上,则写明该事件使“列车晚点4分钟发车”,这是引发舆论讨伐的根源。

铁路部门对于这件事情中的现场处理也显得很不专业,视频中,两位乘务人员对这位彪悍的女教师显得不知所措。而且据报道,最后铁路工作人员也让罗某的丈夫下来了,然后“三个都上了车”。

面对这种突发的“撒泼”影响列车运行正常秩序,乃至行车安全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处置措施而导致损失扩大化,光指责撒泼者,无疑也是不公平的。

法律介入的游移不定,放大公众情绪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总难免有不走寻常路的人,关键在于事后的处理,能否服众。

针对罗某“扒火车门”的行为,她所在的学校抢先一步作出了“停职检查”的处理,首先得说,这确实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事业单位工作处分暂行规定》,严重违反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可记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

但学校是在事实还没被完全弄清的情况下就做了处理,显得过于积极了。如微博博主“松鼠云无心”就认为:“学校应该只以教师’受过法律处罚’来进行相应处理,而不应该对当事人在工作之外的行为进行处理”。毕竟,当时所有的唯一事实依据,就是引起众怒的视频。

事件中,“法律调查和处罚”在一段时间之内是缺位的,显得过于不积极。“扒火车门时间”发生在1月5号。从已知信息来看,这一行为至少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然而,事发四天之内,铁路部门和公安机关并没有对这件事进行及时清晰的定性和处罚。直到昨天下午,才给出一个“认错改正+罚款2000元”的处罚决定。

法律处罚的游移不定,治安处罚的缺位容易被理解为执法不严,学校的处理虽有依据,却也会被理解为安抚情绪,保护该人。专栏作家宋金波在腾讯大家专栏撰文,认为有关部门在这次事件中的消极可能是“上级部门保护拦车女教师的一片苦心”,是一种“虽不合规却也厚道的慈悲为怀”。

女教导主任撒泼与坏人变老一样,背后是人们对社会规则灰度空间的焦虑

试图通过“撒泼”改变规则,模糊化规则,这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比如这两天新闻报道的这个事件——因对警方要求其临时停车的执法行为不满,山东菏泽昆明路一女子当街掌掴交警,并三次怒摔执法记录仪。

女子当街掌掴交警,并三次怒摔执法记录仪

撒泼的女教师,殴打交警的司机,耍赖耍横的老人,都是在利用社会灰度空间。人们的生活里并不总是非黑即白,是非分明、责权分明的,这就是社会规则的灰度空间。

法律介入如果再不清晰,撒泼打滚现象必然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选项,哪怕她原本该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这些新闻表明了社会灰度空间增加的可能性,这是新闻背后人们的深层焦虑。

形成全社会对规则意识的尊重,不仅有赖于法律的严明,还有赖于对社会原子化的克服。一方面人们对女教师的表现怒不可遏,另一方面女教师们对于社会灰度空间坦然利用,其实是社会原子化的一体两面。

针对这种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了“社会原子化”这个概念,它主要表现为个人之间联系的弱化、个人与公共世界的疏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道德规范失灵等现象。



作者:王 阳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