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查作清:构建新时代煤矿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煤炭资讯网 2018/4/25 10:06:38    论文、言论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作为国有企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引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开创新时代煤矿生态建设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一精辟的理论,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那么,如何建设新时代煤矿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一、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宽阔的国际视野,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实践遵循和前进动力,为煤矿生产建设提出了重大课题。
   一是必须树立胸怀远景,建设清洁美丽环境的共生共荣观。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必须把建设绿色家园作为历史使命和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消除危机挑战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使命,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或是独善其身。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携手同行,勇于挑战,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共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二是必须树立优美生态环境与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民生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时不觉,失时悔矣!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综合治理,维护生态平衡。
    三是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它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本质关系,更新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传统思维的束缚。必须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四是必须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守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上走弯路,才能减少对自然界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决策、部署工作的重要地位,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优先、自然领先、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生产发展、文明发展、和谐生态发展的道路,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栖新格局。
    五是必须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生存法制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对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更不能下不为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但也要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实施一企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源头上严防、生产过程中严管、产生后果上严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变迁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知到实践的历史性转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迈出重要步伐,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的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知最深、举措最实、力度最大、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煤矿生产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思想认知程度深。全国各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治理热潮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煤矿企业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造花园式矿山、绿色型居住区、生态型工业园,大力走人文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之路,企业在依法排污治污、保护环境的法治意识和主体意识已经形成,全员关心环境、爱护环境、参与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行动上更加自觉。
    二是治理范围推进广。在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计划中,煤矿除了整治地面环境外,还延伸到井下各作业现场,排污沉淀、文明生产、防尘洒水、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等发生积极变化,大大降低了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资源效率不断提升。
    三是生态修复进度快。过去由煤矿造成的植被破坏、矸石堆积、扬尘漂浮、水土流失等问题,能明显看到生态环境已经受到的损害,目前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废弃的矸石、矸渣、红渣等得到有效利用,生活环境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水泥路面替代了泥泞土路,新型能源代替了滚滚浓烟,“三供一业”改造美化绿化了矿区环境。
    四是监管执法频度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相继出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一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等多部重要法律完成修订,特别是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从2015年实施以来,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方面力度空前,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成效显著,成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
          三、勇担建设美丽家园的时代使命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严格履行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的政治责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坚决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抓好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不断巩固和拓展整改工作成效,思想不松懈、力度不减弱,紧盯时间节点,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勇于担当,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行动。全员树立环境是聚宝盆、生态是摇钱树的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构建并严守生态保障基线、环境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平行线三大红线,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是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做到科学治理、系统治理、集约治理、依法治理,坚决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是加快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煤炭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发展体制机制变革研究,开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煤炭生产利用技术水平、安全保障能力、资源回收率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形成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修复的成套技术装备体系,实现煤炭生产利用和生态修复智能高效集约化;研究建立煤矿生态环境的检测、重构、修复相关技术的标准体系,推进煤矿生态环境的检测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智能化、立体化、自动化推进矿井地面井下一体化,促进上下协同联动、信息挖掘共享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绿色发展新模式,开展重大工程生态评价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建立符合煤矿生态修复的验收标准制度,健全检验煤矿生态修复效果的具体化标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对煤矿生态修复的生命周期进行保障。
    五是形成“共治共享”治理模式。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结合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社会的“自制之手”,建设完善的、联系紧密的制度框架,有效的规范、引导和监督政府、企业与社会的生态环境行为,在空间、经济、环节、制度、文化与生活等方面加强生态建设,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明晰的规划、更加务实的举措,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珍惜、人人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形成主体多方的“共治共享”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团结带动党员干部职工进行植树种草恢复矿区植被,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矿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川煤集团广旺公司代池坝煤矿 查作清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