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赵延鸽:老家的“五豆节”

煤炭资讯网 2019/1/16 12:28:38    散文荟萃
     比起众所周知的腊八节,五豆节就低调了许多,也许只有在我的老家——陕西关中地区渭南,才有此习俗。小时候常听奶奶说:“过一五豆,长一斧头;过一腊八,长一杈把;过一年,长一椽。”意思是从这一天开始,日头越来越高,白天越来越长,也意喻地里农作物和家里孩子的生长。
     小时候在老家,腊月初四的晚上,奶奶就从瓦罐中拿出各种豆子,黄豆、绿豆、红小豆都是自家地里种的,白云豆、大豆或者豌豆是从集市上买来的,有时还会加上父亲从外地捎来的花生,总之是配齐五种。奶奶把豆放在圆圆的竹筛里,大家围坐在坑上挑拣着豆荚和干瘪的豆子。挑好的豆子清洗干净,用水泡上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就早早起床,淘米熬粥,有时用大米、小米,有时用大麦仁或者玉米粒,连同泡豆子的水一起倒入大锅里,用小火慢慢熬。半个小时左右,满屋都是扑鼻的清香,我们就是被这香味诱惑着起床。这时锅中的豆子早已煮得稀烂,色泽亮丽,香气扑鼻,再放些红薯块进去,熬上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出锅了。如此熬出的五豆粥,黏糊糊的,舀起来能拉成一条细细的线,浓稠味美,营养丰富。在寒风刺骨的隆冬时节,喝上一碗这样的粥,甜在嘴里,暖在胃里,美在心头,说不出的舒坦。
    老百姓相信,五豆节家里有五豆,便预示着以后的日子如豆子般圆满,倘若缺了哪一种豆子,那就意味着家里要受穷了。
    腊月初五这天的第一顿饭,就是喝五豆粥,家家户户如此,无一例外。而腊八这一天我们吃的是“腊八面”,这已成为我们家乡经久不变的风俗习惯。我常常讶异奶奶的好记性,二十四节气,各种风俗习惯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五豆节”尤为重要,俗话说“五豆五豆,过完糊涂,”一到五豆节,人们感觉进入了春节序列了,孩子放寒假,大人也不用干农活了,人们忙于置办年货,出手也显得大方,甚至有点挥霍,有些人家还欠了债,该吃吃、该喝喝、该买买,糊里糊涂的过日子,年后往往后悔不已,所以说糊涂。这个日子,也就为了提醒下一年别再糊涂。
说到“五豆节”的来历,在我的老家有好几个版本的传说,有一点历史依据的还得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说起。万里长城有多长,修长城的民工就有多苦。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强征数以万计的民工,不给他们发工钱,却硬逼着他们干活!这些民工,从早干到晚,累得吐血,却连肚子都填不饱,很快便倒下了一大半。话说某年腊月初五,天寒地冻,幸存的那些民工又冷又饿,眼看也得去阎王爷那儿报到了,忽有一人用微弱的声音说道:这样的天气,不吃点儿东西肯定难逃一死,但我兜里仅有几颗豆子。出门在外,大家都是兄弟,不如大伙儿把自己的余粮凑到一起,煮粥分食,或许可以渡过难关。众人于是翻遍各自的口袋,把兜里仅有的豌豆、绿豆等杂粮凑在一处,接着生火煮粥,分而食之,终于挨过了那寒冷的一天。后来,估计是这些人中有人幸运地回到了家乡,回想当年,感慨万千,不免于腊月初五吩咐家人熬一碗豆粥以示纪念,众人争相仿效,遂成此俗。
    时至今日,人们过五豆节,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只是沿袭祖上的习俗,五豆的种类也改变了很多,在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吃杂粮粥不再是为了裹腹,只不过是调剂口味而已,但寓意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祈福之心永远不变。

作者:陕煤澄合董矿分公司 赵延鸽      编 辑:肖平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