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巨变”

煤炭资讯网 2019/11/4 12:03:41    天下事
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巨变”

休·佩曼十分喜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解为他读懂当代中国打开了大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王晓洁、马云飞) 当英国人休·佩曼以路透社记者身份于1978年11月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时,他眼中的深圳是暗淡的渔村,广州是沉闷的“小镇”。

但是,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让休·佩曼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能量。在重新开张的广州音乐学院,他见到的音乐家和舞蹈演员在排练中表现出重整旗鼓的巨大决心;在桂林市中心,他看到富有活力的屋顶修理工不知疲倦地工作。

“修理工的使命感,是我在旅途中从未见过的。”休·佩曼说。在他游历中国不久之后,1978年12月,这个国家便迎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改革开放。从那以后,中国便成为休·佩曼人生中的重要关键词。

休·佩曼将过去40年来对中国的观察与思考写进了新书《中国巨变:地球上最伟大的变革》。此书2018年出版了英文版;近日,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中文版。

“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其规模、速度和影响都是史无前例的……通过理解中国的变革,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复苏之路。”休·佩曼在前言中写道。

休·佩曼19岁时,就已经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1970年,他刚进入牛津大学读书,主动报名前往赞比亚作为交换学生。那一年也是坦赞铁路开工建设之年,休·佩曼了解了中国与非洲的友谊。此后,他与人合著《坦赞铁路:中国在非洲的杰作》。

1977年,休·佩曼迁至香港工作。后来,他加入一家杂志,在亚洲多地工作。1981年,休·佩曼开始了投资研究事业。2001年,他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大胆的决定——将新加坡的投资研究工作搬迁到上海,因为,他认为中国将成为史无前例的巨大新兴经济体。

“在那里,我可以第一手体验到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休·佩曼说。

休·佩曼坦言,他对中国的兴趣,离不开她的华裔妻子。妻子出生于福建,是一名银行家,二人在香港结识并结婚,相濡以沫40多年,如今居住在上海。

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巨变”

休·佩曼将过去40年来对中国的观察与思考写进了新书《中国巨变:地球上最伟大的变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巨变:地球上最伟大的变革》的内容涉及广泛,13个章节涵盖了历史、哲学、战略、政府、企业、宏观经济等各个话题,有大胆的观点,也有翔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

休·佩曼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解,为他读懂当代中国打开了大门。“读完孔子、孟子、孙子等人的思想以及学者的评论之后,我意识到传统思想对当今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说,中国的成功“秘笈”,根植于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擅长“管理变革”,也就是能很好地应对变革。他在书中表示,“实事求是”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简单理论比许多高深晦涩的方法更加实用。

在书中,休·佩曼用心良苦地努力纠正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读。书的第八章分析了“为什么很多人曲解中国”,第九章则谈到“中国经济为何被误解”。在休·佩曼看来,中国的庞大、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西方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恐惧,是造成曲解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西方媒体更加关心别人说了什么,而不是自己思考、学习。它们习惯于跟随流行的主题;当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时,则倾向于忽略。”休·佩曼说。

作为一个多年来专注于亚洲投资的金融专家,休·佩曼对中国的未来非常乐观。在他看来,民营经济、教育、研发是容易被忽视的中国经济强大支柱。他指出,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是由国有经济完全主导的国家,但实际上民营经济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不只是大企业,很多年轻的企业看到了经济转型的机遇、投身新的产业,令人振奋。”休·佩曼说。



来源: 新华社      编 辑:也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