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马萌:痴爱秦腔的老母亲

煤炭资讯网 2019/5/12 22:49:22    散文荟萃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这讲的是为人子女要尽孝道。
    母亲年近八旬了,老人一生最大嗜好是听秦腔戏,看秦腔戏。秦腔,又称桄桄乱弹,村里人称之为“震破头”,是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因而被誉为“秦腔”,在陕西十大怪称为“唱戏吼起来”。因其以枣木梆子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在关中东府,人们称为“同州梆子”,也就是戏曲界说的东路秦腔。清代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在我记事起,就记得母亲爱好听戏、看戏,从有线广播到收音机、电视机。
    在上小学时,邻村雷坊村经常演戏,记得有三国故事《火烧葫芦峪》、讲述杨业归宋的《下河东》、北宋杨家将“七郎八虎闯幽州”的《金沙滩》、南宋权奸贾似道祸害朝廷百姓的《游西湖》,等等。当时的票价是一毛钱,但社员们缺钱,即使一毛钱拿出来也是比较困难,男女社员常常是翻墙看戏,人们称之为“坐土飞机”。不论采取什么手段、通过何种形式,最后看戏的目的算是达到了,第二天谈起戏曲的故事情节,说的是头头是道。母亲论起戏曲说的最多的是易俗社、戏曲研究院,以及李爱琴、肖若兰、任哲中等名家把式等。蒲城老家的一个表姑父马老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一辈子几十年在尧山中学教书育人,他老人家也曾是我的历史老师。表姑父去世后,五个儿子就请了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登台演唱,在宣化村轰动不小。
    母亲和退休的父亲随大哥、三弟在省城西安居住。看秦腔戏的嗜好依然未改,还爱看体育娱乐频道的“挖坑”节目,心态豁达的母亲说这好,勤动脑子不得老年痴呆症。今年“五一”放假我去西安,母亲观赏秦腔戏,唱的是新编戏曲《粮食》,我没听说过,母亲给我讲述,剧情讲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的事情,当时的群众缺粮吃、日子过的紧。看戏讲究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讲究吹胡子瞪眼怎么样,提袍摔袖怎么样。母亲说她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看过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爱琴的戏,和李爱琴还握过手。我心里感到很惭愧,多年来由于整天忙忙碌碌,很少陪母亲拉家常看戏,即使看望父母,也是到西安出差或者过年去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十分有限,常常是母亲隔三差五打电话问我的家庭和子女的学习成长。父母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关心着子女的事业、家庭和孙子辈、曾孙辈的健康成长,人民教师出身的母亲常在空闲时给三个儿子和孙女、孙子打电话,询问我们的工作、家庭和孙女、孙子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适逢太平盛世,风清气正,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父母安享晚年,愿我的父母健康长寿,幸福永远!
 


作者:陕煤地质一三一公司 马萌      编 辑:一鸣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