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清洁利用铺就幸福底色

——兖矿集团“蓝天工程”开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纪实

煤炭资讯网 2020/7/3 9:44:26    焦点话题

曾几何时,舆论把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形成归咎于煤炭。然而,长期以来煤炭不仅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并且近年来在清洁化利用方面不断开辟出新天地,为新时代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绿色能源保障。

清洁利用让梦想照进现实

从目前我国煤炭发展情况来看,煤炭的使用结构中,一半以上用于发电,燃煤发电机组基本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清洁利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同时,由于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也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转化闯出了一条新路。我国已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醇、煤质芳烃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基本构建了煤炭清洁转化深加工产业体系。

现阶段,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在民用、工业锅炉及窑炉领域,但最难啃的骨头还是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

作为以煤炭为主业40余年的老牌国企,兖矿集团敏锐地洞察到当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形势和机遇,积极响应党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于2016年启动实施“蓝天工程”,并将其定位为煤炭转型升级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推动“有烟煤炭无烟化、高硫煤炭低硫化、黑色煤炭绿色化”。

兖矿集团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清华大学院士团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开展深度合作,建成运行包括行业级和省级在内的两个研究中心、两个实验室,先后突破了煤炭高效固硫、民用炉具高效清洁燃烧、工业锅炉超低排放等7项关键技术,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兖矿“蓝天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得到各界高度关注和认可。2016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率中国科学院所属部门和分院负责人赴兖矿集团调研,在实地了解“蓝天工程”有关情况后,他表示兖矿有效解决了氮氧化物、硫化物超标排放问题,是解决大气细粒子PM2.5二次生成的重要途径。

燃煤关键技术经济又环保

北方的冬天,“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百姓们通过煤炭取暖做饭的现象普遍存在。别看这家家户户户的小烟囱,其燃煤排放量却很大。

居民清洁取暖不仅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民生大计。为此,兖矿“蓝天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生产的烟煤改性洁净型煤和高效环保炉具,为解决居民清洁取暖问题探索出一套经济、环保、可靠的全新方案。

近年来,兖矿集团先后在山东济宁、菏泽以及河北承德等地建立民用燃煤清洁取暖示范区,烟煤改性洁净型煤匹配高效环保炉具的方案得到广泛好评。相比其他清洁取暖方式,兖矿“蓝天工程”燃煤清洁取暖产品的原料足、成本低、火力足、炊暖两用的优势明显。

据河北承德市有关资料显示,使用兖矿洁净型煤和环保炉具的环保节能效果显著。相比散煤取暖,每户每年约减少排放颗粒物26.7千克、二氧化硫54.1千克、氮氧化物5.7 千克,每户每年约节省燃煤 1.36 吨。在保障环保节能效果的情况下,用户使用安全方面同样值得放心。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兖矿环保炉具一氧化碳的烟道出口浓度为500ppm,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000ppm。

2019年3月,生态环境部科技发展中心在河北承德召开技术评估会议,兖矿“民用燃煤清洁取暖关键技术”高分通过专家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实现了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创新添彩幸福生活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我国已提倡多年。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再选择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经过千余名专家多轮论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空探测等被确定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兖矿“蓝天工程”肩负的不仅仅是煤炭人的责任担当,更是持续科技攻关的“长征工程”。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被置于“保障能源安全”的首位,体现了国家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也更加坚定了兖矿“蓝天工程”的发展信心和决心。

全国人大代表、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希勇表示,应加大燃煤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力度,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先进企业,加强包含低效小锅炉的燃煤清洁取暖领域的科技研发,将有关成熟技术列入政府重点支持的重大科技专项,强化科技支撑和经济政策支持,推动成熟可行的技术进行试点应用。

今年以来,山东发布改性洁净煤地方标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固硫洁净型煤团体标准,均由兖矿集团主导编制,填补了烟煤改性清洁利用领域的标准空白,为技术及产品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范兴驰 徐 猛


来源:中国矿业报      编 辑:也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