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水文物测队:培育新质生产力 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煤炭资讯网 2024/9/5 10:45:11    矿建勘探
      【本网讯】水文物测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总局“1158”发展战略和水文局“11535”改革发展新思路,立足自身行业特点,努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地质立本、科技赋能,应用新设备、推进数智化,优化融合物探技术拓展新场景,积极开辟地热物探新赛道,全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物探产业链,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8吨级可控震源车

       聚焦煤矿物探产业,应用新设备。地球物理勘探行业是典型的科技密集型行业,其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均依靠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支撑。在数据采集前端,水文物测队持续推进大吨位高精度可控震源、低成本小体积节点仪、万道级超高密度采集等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应用。在铁法集团盛隆碱场煤业公司高精度三维地震项目中,引进使用28吨级可控震源,采用井震联合数据采集技术,减少炸药激发物理点1000余个,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数据采集质量,保证了工期。传统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使用的是有线传输仪器系统,包括采集链、大线、电源站、交叉站、检波器等,体积笨重,操作繁琐,尤其在地形条件复杂区域和实施较大道距勘探项目时存在诸多不足,影响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水文物测队引入无线节点仪,体积和重量较传统有线传输仪器减少95%以上,超强续航能力可在30天内连续采集,依靠卫星定位,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数据采集更加灵活高效,到位率高,有效减少施工人员、车辆等配置,在劳动强度、施工效率、质量保证等方面相较传统有线仪器有质的提升。今年上半年,该设备在平煤平宝等项目应用,大幅提高了地震数据采集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Python的瞬变电磁勘探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技术支撑体系,推进数智化。在持续提升装备水平的同时,物测队不断开发和引进行业领先的专业软件,全力打造“一软一硬”两大技术支撑体系。重点围绕电磁法三维地质建模、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与精细解释、三维反演等关键技术,引进了多款行业主流的专业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三维地震数字化成果的煤矿四维地质模型平台,依托三维地震成果数据,对其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建立空间、时间地质模型,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引进瞬变电磁三维反演软件,自主开发了基于Python的瞬变电磁勘探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项目信息、施工资料、数据处理和成果资料一体化管理。在成果展示环节,引进了两套一体化成图软件,实现了施工图纸的自动绘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绘图精度。

                                        地震数据体和电法数据体融合分析

      优化组合物探技术,实现综合化。综合化(指多种物探技术方法的融合),特别是震电融合(地震—电法融合),是物探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将三维地震、地面电法、井下物探多种技术方法联合使用,结合煤矿采区工作面水害预测,将获取的数据融合处理、集成综合解释,有效弥补单一物探方法的不足,克服多解性,提高对煤矿采区含水异常和构造及其富水性的解释精度,为煤矿采区的安全高效回采提供地质保障。同时,物探技术综合化在煤矿工作面布置、地热资源勘查、煤层气开发利用及钾盐非煤矿产开发等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该队还将“多方法约束联合反演”“震电联合解释”等课题列入年度重点技术研发计划,并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集团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通过对近年来完成的采空区探查等项目的研究总结,进一步完善提升“地—井—巷”采空区探查技术体系。

                                         地震野外变观系统+无人机航拍技术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创新。水文物测队将集成创新、应用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在项目正式数据采集前(尤其是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项目)运用无人机航拍圈定大的障碍物范围,技术人员全方位踏勘确定较小障碍物区域,采用克朗软件和技术人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性地制定障碍物区域变观方案,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细节做到覆盖次数均匀、采集脚印合理、方位角均衡、安全距离达标。通过坤达、义安、平宝、麻家梁等多个障碍物密集分布地震勘探项目实践证明,此项创新在安全高效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业主方的肯定和好评。
 
                                         独乐寺十一面观音佛像内部结构无损探测

       打造多学科新样态,拓展新场景。地球物理探测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水文物测队努力通过多学科、跨学科的有机融合,为传统物探技术构建全新的应用场景。在地下空间探测方面,该队将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AI智能识别等学科理论和技术相结合,运用理论分析、正演模拟、工程实践、专题研究等综合手段,开发了城市道路地下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实现对地下空洞的塌陷预警和发展趋势的预判,满足城市对地下空洞预警和防治的需求,总结完善了三维探测雷达道路病害探测技术体系,空洞探测准确率提高到 85% 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文物无损探测方面,采用多种学科、多种技术手段集成融合的综合探测技术,将独乐寺十一面观音泥塑内部结构探测、西安碑林博物馆保护框架探测等项目数据资料重新分析与总结,形成文物保护的物探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物探技术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服务能力。

                                         雄安地热物探项目

      锚定地热物探市场,开辟新赛道。地热是一种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煤地热集团落户雄安新区,水文物测队乘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进入地热物探新赛道,发挥在水文物探方面的技术优势,组建技术研究团队,将中深层地热勘查列为研究重点,综合应用热红外遥感技术、高分辨率主被动源地震、大地电磁法(MT)、广域电磁法(WFEM)等开展工程实践,为地热资源评价、地热靶区优选、勘探孔位选择提供依据。

                                                                物测新人茁壮工程

      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激发新活力。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水文物测队根据产业方向和技术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实施“领军人才突围计划”,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培养地球物理勘探工程硕士8名,送培技术人员围绕制约物测队发展的最急需、最迫切的“卡脖子”技术,钻研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和先导性技术,带着问题学习,定好课题研究,力争在三年左右时间突破一批技术瓶颈,为培育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奠定基础。实施“物测新人茁壮工程”,以近年新入职的物探、测量、地质等专业大学生为培养重点,做好师带徒工作,按照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仪器操作工程师、资料解释工程师等核心岗位的要求进行培养,促使年轻的技术干部早日成才,担当重任。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东方物探 GeoEast 软件培训,提升了技术人员对处理和解释成果的分析能力。依托河北省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技术创新中心、邯郸市煤炭地质物探技术中心创新中心,不断提升人才聚集和培养能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水文物测队正以创新引领,以科技赋能,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发展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本网通讯员:王宇晖 朱 波      编 辑:肖平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